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师生园地

【别样征途】从辣椒榴莲看见农业新质生产力

【编者按】“师生园地”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等栏目。敬请广大师生及校友关注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


连绵的阴雨在农高会来临之际停歇,沐浴着和煦暖阳,穿梭在大大小小的展馆展区,在人流攒动间,我们得以一窥农业育种的新生机。

博辣天椒耀西北

辣椒,红润饱满、小巧玲珑,惹人喜爱,如今已成为现代烹饪技法中不可或缺的一味原料。丝丝麻辣裹挟着酸爽鲜香,既能驱散疲惫,又能暖润人心。我国辣椒品种繁多,但如何实现生产降本增效仍是行业难题,“博辣天椒”系列品种便在此需求下应运而生。

“我们研发的‘博辣天椒’产量很高,每亩地干椒产量可达700到800斤,若在新疆种植,产量还能提升至800到900斤。"湖南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的童龙教授向我们介绍,该品种采用簇生方式生长,适宜机械化采收,且能一次性成熟——果实可在树上自然晾干,田间采收时直接拔出柱状植株即可,无需额外人工烘干。若进行烘干,还需增加一道工序,而这一特性大幅节省了生产成本。


微信图片1.png

童龙教授接受学生记者采访


此前,辣椒普遍在南方种植,我国西北地区则有大片待开发的土地。湖南省农科院瞄准了这片广袤之地,但辣椒喜湿润环境,如何让它适应西北干燥且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早熟”正是攻克这一难题的关键。“我们的干椒系列在西北地区种植面积较广,尤其是新疆、内蒙古等地。童龙教授说,这些地区无霜期短,每年仅有一百多天,辣椒若过了无霜期遭遇低温,就容易腐烂,因此必须实现早熟。同时,我们通过人工调控灌溉、适当保温,为辣椒营造了适宜的种植环境。


微信图片2.png

辣椒样品


童龙教授为我们打开一袋干椒,我们猛一嗅,便觉鲜香扑鼻,气味浓郁厚重。“我们这个品种的辣椒,辣度可达七万史高维尔(辣度单位),而市面上的普通辣椒,辣度普遍仅几千史高维尔。辣椒辣度越高,使用时用量越少,既能节省成本,提取辣椒素也更为便捷。”他介绍,除食用外,“博辣天椒”还可作为工业用辣椒。尽管其辣度在工业辣椒中不占优势,但相较于“湘涮辣”系列——该系列存在产量低、难干燥、难以机械化采收的问题——“博辣天椒”凭借产量高、易干燥、易机械化采收的优势,可有效填补这一市场空白。

一株株红艳飒爽的“博辣天椒”,为茫茫西北增添亮色,也点亮了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地标。

鲜绿海研榴莲香

榴莲原产于印度尼西亚,十年前引入我国,凭借独特风味与绵密口感风靡全国。但市面上售卖的多为金枕、猫山王等进口品种,我国农户尚未获得这些品种的授权,因此研发中国人自己的榴莲品种,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微信图片3.png

黄海杰教授接受学生记者采访


“我们培育的榴莲,主打的就是绿色环保、新鲜美味。”海南农科院热带果树研究所副所长黄海杰教授介绍,进口榴莲运输时需经过海关,为防止果实腐烂,通常要提前一两个星期采摘,此时果实仅七八成熟——这会导致淀粉向糖类转化不完全,口感欠佳。此外,为保鲜防腐、防治炭疽病等病害,进口榴莲需用药剂浸泡杀菌,不少国外运抵的榴莲会用碱性嫩黄等药剂处理,表层会呈现一层黄色。

黄海杰教授说,在国内种植,运输便捷,可推迟一两周采摘,此时果实糖分转化更充分,口感也更佳。他们主要从环境层面控虫控菌:一是采用生物制剂杀虫,比如性引诱剂,通过诱杀雄虫抑制害虫繁殖;二是在果树周边进行杀菌处理,在果园环境中喷药,比直接在果实上泡药的危害小得多;三是增加土壤中的益生菌含量,比如施用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素等,土壤中益生菌数量提升后,有害菌自然会减少,“因此,我们培育的榴莲表皮光滑,呈鲜亮的绿色。

令人意外的是,海南虽属热带地区,却并不太适合种植榴莲。为此,海南农科院倾注了大量心血。首先是台风多发的问题——仅今年夏季,海南就遭遇了六次台风袭击。“果树种了五六年,眼看要结果,却被台风刮倒,实在可惜。”黄海杰教授惋惜地说。

榴莲树的主干直径可达一米多,且果实硕大,一根枝条可结四五个果,对养分需求极高,因此不能像苹果树那样随意修剪枝丫。黄海杰教授说,为实现矮化树形,科研人员需不断修剪、压缩枝条,最终达到塑形目标。“我们需要持续对榴莲树进行生长压制与调控:当植株长势过旺时,就要适当干预,减缓其生长速度,比如用多效唑抑制生长,同时搭建木质支架防止植株被风吹倒。”

其次是多雨问题:雨水会对果树根系造成胁迫,导致树体内脱落酸、乙烯积累过多,进而使果实未成熟就提前脱落。黄海杰教授说:“正常情况下,果实脱落时已成熟可直接食用;但提前脱落的果实,往往需要放置一段时间才能成熟,我们对其成熟度的判断很难精准。这样一来,卖给客户的果实品质参差不齐,还可能对企业信誉造成影响。”


微信图片4.png

榴莲海研1号和海研2号


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及市场需求,海南农科院制定了多层次的产品推广方案:海研1号主要面向普通消费者,对标金枕榴莲,价格略低;海研2号、3号等品种则以独特花香味为亮点,面向高端市场,对标猫山王榴莲,价格稍高,且在口感层次感、风味浓郁度及果实绵密度上表现更优。“我们已基本搭建起完整的榴莲产业链,涵盖种植栽培、高产技术研发、病虫害防控、产品加工等环节——比如我们开发的榴莲冻干、榴莲饼等产品,不仅丰富了产品线,还在我们的扶持下,让当地农户获得了更可观的收入。”黄海杰教授笑着补充道。

“榴莲引入我国至今约十年,作为一种舶来品,我们的研究基础仍较为薄弱,许多新技术改良工作仍需摸索。比如,我们要通过单因子实验,测试榴莲对磷、硅、钙等元素的需求偏好,这类实验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时间才能得出准确结果。目前,我们正在开展品质测试与单因子实验,持续朝着高质高产的目标推进。”黄海杰教授对未来充满期待。

一株株辣椒、一颗颗榴莲,不仅承载着人民对红火生活的向往,更见证着我国农业经济的蓬勃生机。新品种孕育新机遇,在农高会的舞台上,农业正焕发新光彩,而我们也正牢牢把握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正确方向。

作者简介:李钰,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4级本科生

孙嘉慧,风景园林艺术学院园林专业2025级本科生

编发:初晓菡

编辑:禹泽楠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