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周尧先生的校内外弟子和国内昆虫学界的部分同行专家共40多人,集体祭奠周尧先生,回忆与先生相处的点点滴滴,缅怀先生的教诲和丰功伟绩。
没有了周先生,我失去了一位严师、一位慈父
我校副校长张雅林教授是改革开放后周尧先生招收的第一位博士生。回想起与先生相处的岁月,他说:“近30年来,我一直视先生为父亲,总觉得有他在身边,我的心里就很踏实。我随时可以和先生进行交流,随时可以就学科建设的问题向先生请教。先生走了,我的心里空落落的。”
张雅林回忆,1981年博士毕业后,他就开始接手周先生建设的昆虫学科。“从那个时候开始,先生就用‘爱国、敬业、惜时、乐群’这八字要求我们,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昆虫学科的师生们相处得如同一家人一样。后来有了学科基地——昆虫博物馆,大家更是把博物馆当作自己的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学科基地之所以能从最初的十几平米的教研室发展到现在的10000平米的大博物馆,靠的就是周先生所倡导的这种精神,这种精神实际上就是团队精神。”
办杂志、办出版社,建博物馆,就这样一点一滴积累,就这样勇于进取不懈奋斗,周先生将昆虫学科建立起来了,发展壮大了。张雅林总结说:“好的学科基地,协作奋进的团队,再加上周先生的精神引领,昆虫学科才有如此卓越的发展。”
自豪的同时,张雅林还是难掩伤感:“没有了周先生,我失去了一位严师、一位慈父,中国昆虫学界也损失了一位巨人。”
留给植保学院的传统和精神
1986年至1989年在周尧先生门下攻读硕士学位的冯纪年现已担任植保学院的博士生导师。说起先生的不幸去世,他和张雅林一样都特别伤感。12月12日中午,在飞往澳大利亚访问之前,他们两人一起去看望了周先生,并告诉了先生两个好消息:一是先生的《回忆录》很快就要出版了;二是先生的故居已被当地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了。他们在先生的微笑中踏上了出国之门。得知先生不幸逝世的消息后,他们立即给先生的家人致电悼念,同时取消和压缩了有关访问行程,于19日返回学校。
最令冯纪年难忘的就是1988年的事。那一年,近80高龄的周先生亲自带着他们研究生去西双版纳采集昆虫标本。“周先生一生都把标本采集作为主要事情来做。而带领研究生分赴全国各地采集标本由此成为植保学院的一个传统,保留和发扬下来了。而昆虫标本由先生初到西农时的3盒生活史标本发展到现在的125万号标本,就是先生的这一个传统起了作用。”
从小立志,矢志不渝,是冯纪年对先生最为敬佩之处:“先生曾说他一生要干成四件大事,一办昆虫分类学报,二建昆虫博物馆,三办出版社,四设昆虫分类学奖励基金。这四件事,先生都完成了。他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很值得我们学习。”
先生的作用和风范对昆虫学影响极大
首都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任东教授在化石昆虫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现担任国际古昆虫学会理事。说起他和周先生的渊源,要归因于“周尧昆虫分类学奖励基金”。这是周尧先生于1996年捐资50万元设立的基金,旨在促进我国昆虫分类学事业的发展。任东获得了该基金第二届评选的第一名。“是周先生对我的大力支持,才有力推动了化石昆虫研究的发展。”
一个月前刚刚看望过先生的任东,获悉先生逝世消息后,也极为震惊和悲痛。“周先生是优秀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尤其在昆虫分类学方面,他的作用和他的精神风范都有无可估量的影响。”
周氏啮小蜂的故事
杨忠岐是1990年毕业于周先生门下的博士生,现任中国林业科学院首席专家、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忆及先生,杨忠岐想起了一件事。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白蛾侵入中国并在陕西武功一代疯狂肆虐,所到之处树枯草亡,植物受害景象悲惨。为了防治这个极度凶恶的害虫,周先生紧张的忙碌起来了。有一次,为了防治白蛾的事情,先生和当时的李佩成副校长,在乘车赴西安开会的路上,被咸阳哨卡人员强行扣车,私拆车牌,并限制人身自由。此事一度在全国引起了极大反响。先生也极为愤慨。
杨忠岐在先生的指导下,从生物防治角度,寻找美国白蛾的天敌,经过十多年研究和寻找,终于发现了一新属新种寄生蜂,这种蜂个头很小,本事却不小。它是美国白蛾的寄生性天敌,找到美国白蛾的蛹以后,它就用腹部锋利的产卵器扎破蛹壳,把卵产到了白蛾的身体内部,孵化成的幼虫,以美国白蛾蛹中的组织和器官为食,最后杀死美国白蛾。杨忠岐给这个小蜂起名为“周氏啮小蜂”。
当时发现了这种寄生蜂并起名为‘周氏啮小蜂’后,杨忠岐非常兴奋,立即告诉先生。先生也很高兴。他说,当年我因为美国白蛾被关,还打官司,没想到现在用我的姓氏命名的小蜂却把白蛾消灭了。我很高兴了了我的一件心事。
1995年,因为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的显著成效,杨忠岐获得国际林联科学成就奖,他是目前中国唯一获此奖的林业科技工作者。周氏啮小蜂在确保2008年北京绿色奥运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杨忠岐说:“现在重提周氏啮小蜂的故事,是想以此来表达我对恩师的崇敬和感激。我之所以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这都是先生辛勤培养和教育的结果。
先生的心中没有周末
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曾涛是周先生唯一的女博士,也是先生的关门弟子。关于先生,曾涛想得最多的就是他教给自己知识,教给自己做人的点点滴滴。她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发生在一个星期天,那天一大早,先生通知她来办公室讨论和修改论文中的问题。她当时颇不情愿。去了后和先生一交谈才发现,原来先生的心目中根本就没有周末,时间对于他来说就是为了实现自己所追寻的目标。曾涛很震撼,并为自己的散懒而愧疚。
当年在南京农大硕士毕业的曾涛,很是恐惧北方的生活。冲着周先生在昆虫分类学的巨大成就和他带领的融洽团结的科研团队,曾涛来到北方,跟随先生学习。三年的时光使她不仅习惯了北方的生活,而且热爱北方。师从一位伟人,在工作、生活等多方面都深受其熏陶,曾涛感觉很荣幸。
现在的曾涛除了担任植保所所长一职,还挂职广西灵川县副县长,任中国昆虫学会理事、广西人大常委会/人大常委会委员,“但是,我的专业没有丢。”眼里泪花在闪,曾涛的语气却异常坚定。
责任编辑:杨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