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当我们步入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玉米研究所时,李晚忱教授正在电脑前修改论文,他深情回忆起在母校求学和工作的往昔,感慨地说:“诚朴勇毅的校训不仅是一个口号,更体现在老师对我们学业实实在在的指导,培养了我们严谨的学风和对事业的专注。”
1977年,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正在下乡的知识青年李晚忱抓紧准备,顺利考入四川农学院农学专业。他一心一意投入学习,大学四年只回了一次自贡的家。1982年大学毕业后,他报考为国家代招出国研究生的西北农大农学系宋玉墀教授研究生,后来收到的录取通知书却是国内研究生,但李晚忱最终还是决定到西农就读:“好不容易才考上,不能错失机会。当时全国大学只招万余名研究生,西北农大也就是四十余名。”
宋玉墀教授
“初次见面,宋老师非常慈祥,他是50年代留苏研究生,俄语、英语都会讲。”李晚忱回忆道,老师安慰说出国机会多的是,在国内也会学得很好。于是,他很快安下心来,除了认真学习专业课,也花费很多精力学习英语。
宋老师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当时他是农学系主任,无论是到他家还是办公室,除了学习,要求大家讲话平和、坐姿端正。当时每个专业招的学生都是个位数,“玉米育种”和“专业英语”两门课因为只有李晚忱一人要修学分,学校要求导师开完了直接打分。“宋老师给我一本《玉米与玉米改良》英文原著,说你觉得可以倒背如流,所有问题都能回答上时,就找我考试。如果没达到,肯定过不了。” 李晚忱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考试的情形,“宋老师随便翻书,分别提问玉米抗大斑病、玉米胚乳遗传基因及选种等问题,听完我的回答,他说良好,但我这不打良好,只打优秀,如果你不继续看,那就是不及格。”此后一年,李晚忱一边做试验,一边啃原著。一年以后,当宋老师再次用英文提问时,用英语圆满给出答案的李晚忱最终在老师这里获得了“优秀”的评价。
室内考种阶段,宋老师不仅现场看,还要抽查他们的计算数据,发现有问题,就要全部重来一遍。论文也是一字一句修改,非常严谨。李晚忱的硕士论文主要围绕玉米生育期遗传规律和聚类分析与玉米杂种优势预测两个问题开展,当时种了8亩土地,用工、实验投入非常大,远远超过学校拨付的研究生实验经费。“当时宋老师课题经费不多,但还是想方设法支持我开展试验,还让我去西安电子科大用高性能计算机开展聚类分析研究。”回忆往昔,李晚忱不胜感慨,老师的关爱也是历历在目:“虽然宋老师对我们学业要求严格,但生活上很关心我们,看到我在西北吃饭不习惯,有时周末请我到他家里去吃饭。”
为了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每到玉米田间性状观察关键期,宋老师带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去田间,实地教大家观察哪些株型适合高产,哪些适合密植,哪些容易染病害要淘汰, “回想当年一头白发顶着大太阳走在前边的宋老师,边走边讲的情形,现在还让我深深的感动。” 李晚忱深情地说。
除了专业学习,三位老师合上的“自然辩证法”也让李晚忱终身受益:“结合农业科学,老师讲述物质无限可分,讲引力波,尤其是教我们思想和思路,为我们今后研究把握方向打下了坚持的基础。”
李晚忱教授在试验地
1986年,李晚忱调至陕西省农业科学院工作,在家蚕新品种选育、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等方面成绩突出,先后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四等奖。
1997年,李晚忱调回四川农业大学荣廷昭院士团队工作,主要从事“生物统计”和“分子生物学”教学和玉米遗传育种研究。根据西南地区处于北方和东南亚过渡地带的特点,荣廷昭院士提出直接利用热带种质资源组配玉米杂交种。在此基础上,李晚忱根据宋老师要求的当年那部专著上所学的相互轮回选择方法,结合在陕西省农科院研究家蚕育种时所用的杂交种成对选育方法,提出了3个玉米杂种优势群之间进行三角形QTL定位和相互轮回选择改良并选育杂交种的技术设想,在亚洲玉米生物技术大会上报告。他参与荣廷昭院士主持的“三个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分组鉴定”,运用地理远缘和亲缘远缘两种杂交创新方法,获得具有不完全同于C型不育系胞质不育新种质,拓宽了现用不育系的遗传多样性,已转育成多个生产用杂交种的母本,组配出一批不育化杂交种,不仅提高了种子纯度,而且用掺合法大面积推广应用,成为我国玉米杂交制种发展的方向。
1998到2014年,四川农大本科、硕士到博士的“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课程都是李晚忱一人承担,他不仅使用英文教材,试卷也是英文。目的就是“逼学生一下,让他们认真学习。”在学校支持下,他建立了四川农业大学第一个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掌握现代生物技术的人才。
李晚忱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转基因植物项目、洛克菲洛基金、亚洲玉米生物技术网和省部级课题,参与育成“川单18”“川单20”等10个玉米新品种并通过四川省和国家品种审定。主编或参编专著3部、教材1部,发表论文近200多篇。2002年遴选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他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15人,硕士研究生65人。毕业的留学生Hayder Khalid现在巴基斯坦农业部工作,负责国家层面的粮食安全。
至今对玉米育种基本知识倒背如流的李晚忱表示:“西农三年的培养让我养成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感恩母校和老师。”
编辑:王学锋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