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睡flag常倒,早起人设永存。”来自资源环境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专业511宿舍的六位女生——何星琴、肖俊、杨芳淇、杨佳艺、张佳怡、周泽宇,用这句标签概括了她们的四年朝夕,两名同学保研至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名同学保研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她们用努力与陪伴书写了一段“全员保研”的青春笔记。

四年前,六位姑娘拎着行李走进公寓,她们的故事也从这里开始。四年里,她们在宿舍一起复习专业课考试、准备各种比赛、保研路上彼此鼓励,不大的宿舍成为了她们的加油站。何星琴回忆道:“自己在为保研焦虑内耗的时候,大家都会开导我,也会给我勇气放手去做” 。
保研结果揭晓的那一刻,宿舍里没有欢呼尖叫,只有屏息后的长舒一口气。“当事人很安静,其余舍友非常激动。”平静背后,是她们四年如一日的坚持与努力。三名共青团员、三名中共党员,平均绩点3.61,英语六级通过率83%,六人,累计斩获40余项校级及以上荣誉,投身20余项科创以及竞赛。桌角摞起的咖啡袋、日益严重的黑眼圈都是她们努力的见证。谈及收获,她们给出了最真实的答案,通过参加竞赛和独立完成科研项目,学会了很多实验技能和软件使用,也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而其中最大的收获则是来自家人、朋友、老师的信任、鼓励和支持。
她们说:“保研是一条很远的路,是延迟满足的具象化,愿大家都能在静候中收获满足与快乐。” 她们不是“学霸宿舍”的标签化代表,而是六个真实、努力、温暖的女孩。保研不是终点,而是她们新的起点。谈及未来,她们也都有自己的计划,有人想尝试生活中的更多可能,走出去看看世界,由内而外提升自己,学习新的技能、发现新的兴趣爱好,也有人已经准备在研究生阶段继续努力深造,争取在权威期刊发表论文,为学科发展贡献西农智慧。面对刚刚踏入西农校园的学弟学妹,六位同学送出三点建议:勇于推开“社交之门”,敢于战胜“犹豫之心”,学会享受“独处之美”。
编辑:王学锋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