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师生园地

【别样征途】新西兰一季

【编者按】为更好建设学生“第二课堂”,展现我校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书写当代青年学子奉献农业、胸怀天下的情怀,党委宣传部对新闻网“学生天地”板块进行整改,拟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叽喳寝室等栏目。敬请广大同学关注这片属于大学生自己的天地,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


自4月12号从新西兰回国,至此已近半年,期间一直有写一篇记述性游记的念头,但却始终缺乏一次笔尖与回忆的怦然心动。时逢研究生开学,看着南门口伫立的“热烈欢迎2020级新同学”牌匾,既感慨,也欣然,本科已悄然离去,作为四年生活中弥足珍贵的海外访学经历,我再也不能只把它留在自己的记忆里。

记述从访学政策宣讲会开始,那是19年国庆节后,学院把我们推免本校的准研究生们集中起来,给我们简述了今年的访学政策,所有人最关心的事莫过于两件,去哪儿和多少钱?其实在国际处下拨的访学经费总额度有限的情况下,学院能多方协调,给予我们巨大的经费支持已属不易,因此宣讲会结束后不久,大家都兴高采烈的填报了访学目的地并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

转眼到了启程的日子,由于签证延误,我的机票改签延后了两天,于1月16号从西安经广州出关,在新西兰当地时间17日下午18:00落地基督城(Christchurch)。新西兰与中国气候相反,彼时正是南半球的夏天,天高云淡,海风送爽,紫外线灼人,成了新西兰留给我的第一个印象。

来接机的是寄宿家庭总代理Leanne和校方代表Neo Zhai,简短寒暄后我被送到了15 Frame Crescent, Rolleston的Roberts家里,迎接我的是Lisa、Mike、Monica和比我先到的两个中国同学,第一次见面的晚饭显得生分但彼此都有了解对方的好奇。

洗去万里行程的疲惫与困倦,我早早的躺上了房东家柔软的席梦思单人床,幻想着此后三个月的新西兰生活,辗转反侧,久久难眠。


校园学习

翌日我们去了林肯大学(Lincoln University)的图书馆,像别人描述的国外图书馆一样,极具现代特色的、开放的、小规模的图书馆。第一次出门,长了很多见识——快餐店里的意大利空心面配奶酪,很腻;一小时一趟的820,$2.75单程,很贵;全英文的环境,很陌生。


6009b0d5defc44b6a95edf4cdde1941d.png

林肯大学图书馆


原计划三个月的访学,受疫情影响,实际只有两月,第一个月是EAP(英文预科),上课的老师叫Jason,他先后在加拿大,台湾,新西兰等地学习交流,了解东西方的风土人情,是一个经历丰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学者。起初,他会惊讶提出问题而无人作答,小组讨论时间却噤若寒蝉,日子久了,便露出一个无奈的微笑,中国留学生的课堂,过于沉闷的氛围,缺少思想的碰撞。


c29c2d3da57b4392a25bb99ac6c362c1.jpg

EAP结课合影


中间的一个月,我们的课就渐渐多起来了,土壤管理学、全球粮食管理学、水质管理学,课是和在校生一块儿上的,他们人手一台笔记本,当老师讲重点时,一阵键盘的敲击声,让用笔杆子的我们显得格格不入。在上水质管理学课的时候,老师提出一个关于渠道断面流速测量的问题,我举手回答了,效果还不错,但坐下的时候已经紧张的脸红了,访学团中回答或问过老师问题的同学并不多,大家对国外的教学模式还不习惯,我们走上国际舞台还有很多亟待培养的能力。

国外比较重视实践与教学相长,因此我们先后两次去实地考察,第一次是去Akaroa(阿卡罗阿),一个出海观鲸的小镇,我们此行的学术目的是参观处理后的城市污水灌溉的草场,但试验地早已废弃,荒草丛生。第二次走的更远一些,更接近自然,我们在实验师Roger的带领下参观了林肯大学的学生们开挖的土坑,坑壁上不同深度土层的含水率和砂石颗粒颜色分层十分清晰,很明显是不同地层年代遗留的痕迹。两次考察校方都准备了非常丰盛的餐食,三文鱼、牛肉饼等等。


09fdcc3895f54068a2c638c9d9e58659.jpg

两次实地考察的路上


和寄宿家庭在一起

三个月里相处时间最多的莫过于寄宿家庭,我的房东叫Lisa,她负责我们的饮食起居,Lisa和我相处的十分融洽,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她就夸我的英语口语很地道,我们时常交流一些彼此的见闻。Lisa会做很多美食,除了做一些她拿手的,如墨西哥卷饼、炸鱼薯条,她也喜欢在YouTube上学习我国美食,包饺子,炒细面,烙油条,乐此不疲。每周她都会买很多水果来做沙拉,让我们和着冰激凌吃,感觉妙极了。在疫情还未蔓延的时候,我曾邀请了同学来家里做客,Lisa十分热情地给我们准备食材,人数最多的一次是8个学生,我们包了近100个饺子,做了一桌子的中国菜,花椒鱼、小火锅、炒牛柳、菠萝猪肉、蔬菜水果粥等等,那次是我厨艺的巅峰。

原房东Lisa的女儿Shenae也和我们住在一起,她热爱运动,性格开朗,空闲时间会去福利院做志愿者,帮助残障儿童。我们的第一次聚餐是得益于Shenae的哥哥,我已记不清他的名字,但他用猎枪打的鹿着实让我们享受了一次难忘的烤肉宴。在访学的每一天我都不曾虚度,每天学习大概6个小时,其余时间大都在花园里的游泳池欢快的游几十个来回,在厨房里做几个拿手菜或是与房东的饭后畅聊。


闲暇时光

访学团的第一次自主活动是共度异国除夕夜,我们租了一栋二层公寓,买了很多零食和菜,大家一起动手,灶台边的刺啦刺啦,菜板上的咔嚓咔嚓,虽然不在家里过年,但觥筹交错,欢声笑语,此心安处是吾乡。

刚到新西兰的时候,大家充满了好奇,总爱往城市、海边和山巅去。去过的海滩有两个,Sumner和New Brighton,更喜欢的是后者伸向大海的长桥和碧蓝的海波。基督城里先后去过几次,那里花团锦簇,有着国色天香的植物园、遍栖海鸟的大教堂。荡舟雅芳河,观光小火车、空军博物馆。步行上山时,可以看见近处山下是一个海湾,零星停泊着渔船,望极天涯,远海共长空一色,碧波随清风荡漾。下山后我们到渔夫码头点了大盘大盘的海鲜,大快朵颐。


53283bb8a3bf49c58476254853931553.jpg

从山上俯瞰到的景色


奔赴皇后镇

新西兰随处都是美景,但北岛的“帆船之都”奥克兰、南岛的旅游胜地皇后镇显然更胜一筹。刚到新西兰的时候我们就计划着去一次奥克兰或皇后镇,等到第二个月末课程宽松时,奥克兰已有确诊病例,于是皇后镇成了不二之选。

我们从基督城包车去皇后镇,第一天的行程是沿着海岸线一路向南。中午到了提马鲁,吃了牛肉饼、去了羊驼农场,很不幸地,我被羊驼“吐”了口水。我们很快到了坎特伯雷大学的约翰山观星台,上山的路蜿蜒崎岖,据说时不时还会刮起8级大风,让人寸步难行。约翰山是周围百里的制高点,得天独厚的海拔高度和气象条件让这个小山头闻名遐迩,山顶有一个类似穹顶的建筑,里面有先进的观星设备,吸引世界各地的天文爱好者们纷至沓来,探索暗夜计划。

第一天的落脚点是蒂卡波湖,我们住在湖景公寓里,傍晚时分,志鹏,泓滨和我去了一家日式料理餐厅,地道日本店员的拗口英语,靠窗而坐的临湖晚景,特色的乌冬面、小寿司,让我们一边戏谑一边享受着近两个月来最接近中式的饭食。晚饭过后,我们玩了滑索,围湖小转,回到住处,喝着司导给的雷司令葡萄酒,在草坪上听他们讲解星系。南半球独有的南十字星,亮度很高的土星,猎户座腰带的三颗亮星、绕地运行的卫星和条带状的银河,星空吸引我们的不止于它的幻妙,还有深邃宇宙引起的无限遐想与释然。


2a19b223440d42c98797c9e696f1ef42.jpg

蒂卡波湖的景色


第二天的行程景点不多,由于大雾,我们在普卡基湖边难以看见司导口中描述的库克山,返程途中也未得见,实为憾事。中午时分,我们在高山三文鱼农场小驻,适宜的水温,良好的水质,宽阔的水面,让这里的三文鱼口感更有韧劲,更加肥美。


e2864bd56c8f4ff0a7de77801ed7115c.jpg

农场周围的景色


皇后镇之行在于路途的风景,抵达后才发现,在观景平台俯瞰整个皇后镇,蓝天艳阳,湖光山色与路途所经之处并无不同,可能市井喧嚣和极限运动是引人们纷至沓来的缘由。在皇后镇上穿行,主色调是灰色,建筑像广州的骑楼,底层卖纪念品的小店很多,二层多是娱乐餐饮。午饭是网红猪排,餐厅临湖也靠近码头,看着鲨鱼快艇从水下冲出,大摆船的S形弯,我们也跃跃欲试,但由于公派资助的特殊情况,极限运动的想法也就不了了之。


漫漫归国路

从皇后镇回来,南岛的疫情就严重了,校方给我们发放了超市购物卡和防疫用品,要求我们居家隔离。这段足不出户的日子大概持续了一个月,期间经历了新西兰封城,林肯大学关闭,Ardern总理发表的两次电视讲话。

直到临近归国的3月底,我们才得知基督城机场的国际航班已经全部取消了,这意味着原计划的基督城—广州不得不取消,消息很快在访学群、家长群里炸开,身处国外,语言交流、购票平台都不甚了解,我们一时间竟束手无策。学院在4月2号召开了远程会议,核心是已联系校国际处、省外事办,并上报外交部,通知领事馆,尽全力开具留学生归国证明。即使延期归国,滞留新西兰,学院在后续经费上也将大力支持,这一番话及时安了我们的心。通过学校学院、领事馆、机场热线辗转联系,我们终于定下来基督城—奥克兰的国内航班,然后转奥克兰—广州的国际。行前学院还邀请了校医院的医生为我们做了防疫讲座,领事馆翟领事和林肯大学的老师们还专程驱车送来防疫用品。从奥克兰—广州,近16个小时,学院老师们也一直关注着航班动态,当我们刚落地白云机场,老师们就在群里询问我们的健康状况,嘱咐我们耐心等待检疫和分配隔离酒店。

第一次走出国门公派访学,第一次和寄宿家庭朝夕相处,第一次经历席卷全球的疫情,这趟离家时“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归来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行程,囊括了我人生经历中的许多个第一,承载着不少的期待和关注。感谢学校、学院、双一流学科群和导师的支持,给我的本科四年生活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在研究生起点就能开展如此深入的学术交流,开阔的国际视野。谢谢你们,让我一路有助,畅行无阻!



1d54deb5321c4e068b6e00976f492e1b.jpg

归国途中


作者:水建学院 水利工程专业 水工水力学班2020级研究生,张锐


编辑:马莹清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