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学生眼中的“引路人”

---记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党支部书记张涌院士

说到张涌院士,很多人都熟知他在动物胚胎生物工程的理论和技术研究领域的成就,其实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动物医学院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党支部书记。

张涌是我校兽医学学科学术带头人,农业农村部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和陕西省动物胚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更是一位有着三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

“既注重科研指导,又注重思想教育,老师是学生的榜样,党员是群众的榜样。”张涌院士身体力行,为团队和支部的每名成员做好榜样。

榜样的力量

2000年,张涌带领课题组获得了世界首例成年体细胞克隆山羊“元元”和“阳阳”,国内许多高校和研究单位希望以高薪聘请或者以优秀人才引进,但是他从不动摇,始终坚持“扎根杨陵,胸怀社稷”,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西农精神,为我国西部畜牧业发展贡献力量。

每天早上,张涌都会早早来到实验室,中午在学校餐厅匆匆吃完午饭返回办公室,简单休息一下就又忙了起来,直到晚上十点以后才会回家。2015年,张涌被确诊为喉鳞状细胞癌,也称为喉癌。经过保守治疗,癌细胞彻底被清除。大家都认为,张老师出院后应该把工作放一放,多休息,可是出院第二天,师生们早早在实验室又见到了他的身影。

团队成员王勇胜老师感慨道,从成为张涌院士研究生到留在团队工作至今已18年,无时不刻不被张涌院士的学术水平、敬业精神和探索真理的科学精神感动。张涌院士在科研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离不开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的追求和全年无休的全身心投入。

家一样的温暖

胚胎工程科研团队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和团队互帮互助、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息息相关。对待学生,张涌院士和团队其他老师总是体贴、温情。

回想起在实验室的点滴,张涌院士博士刘发扬说:“这里像家一样,老师就是我的主心骨,像一座灯塔照亮和指引我前进的方向。”在团队里,每个初入的新生都有固定的教师指导,每次实验都是导师示范一次,新生做一次,指正修改后再做一次,直到完全掌握了为止。在规范的培养管理制度下,每个人渐渐适应了实验室的学习节奏和科研氛围。导师带头,同学间传帮带,每个人在融洽的氛围中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更让团队严谨、务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得以传承。

梁书鑫分享了自己与导师之间的点点滴滴,“张涌老师严谨认真,还极其负责,正是因为他的严格要求、精心指导和人格魅力成就了今天的我。‘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是张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我会永远牢记!”

在张涌的带领下,团队被评为教育部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 项、二等奖3项,获得应用发明专利21项,在PNAS和NAT COMMUN等刊物发表论文356篇,得到国际著名专家的高度评价,为促进我国畜牧兽医的学科发展和行业科技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又红又专的团队

学科带头人和党支部书记这两个角色转换让以往只忙于科研工作的张涌院士开始深思:“对于正处黄金年龄的青年学生,我们要教给他们什么?怎样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何发挥?”

“张涌老师经常告诫我们,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是有国界的。做科研,一定要理想信念坚定、有心怀祖国,放眼世界的雄心,要去追逐领域前沿。同时作为一个西农人,要牢记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致力于解决畜牧业生产问题。”2016级博士研究生王丰瑜说。

将党支部和团队紧密结合在一起,有针对性地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学习竞赛、学术交流等活动,把支部活动与科研、实践、文体活动相结合团队。在支部书记张涌院士的带领下,该团队展现出与以往的班级和科研团队不一样的气象。“自从实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程以来,团队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向党组织靠拢,在科研工作和学术交流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思想政治表现优秀的人才。”刘军副教授表示。

2017级硕士研究生张青是团队今年毕业的学生,在张涌院士身上,她感受到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作、育人的科学家精神,也更加坚定她脚踩泥土、向下扎根、服务人民的想法,因此,她选择扎根西部,成为陕西省服务基层的一名选调生,在服务社会中贡献青春力量。


编辑:李晓春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