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2025-10-31 )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2025级全体研究生赴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开展为期两天的新生入学教育实践活动。学院党委书记闫德忠带队,师生共同参与。
同学们追随总书记的足迹开展研学实践。老县镇蒋家坪村前党支部书记罗显平同志现场讲述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生动细节,重温总书记与茶农的交流场景,系统呈现了该村从脱贫村迈向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绿色蜕变之路。
随后,学院领导、老县镇相关领导及学生代表在蒋家坪村会议室举行了实践基地授牌仪式暨校地共建合作协议签署活动。老县镇人大主席刘光曦表示,当地牢记总书记嘱托,做强茶、硒产业,打造蒋家坪4A级景区,愿为师生提供实践窗口;学院党委书记闫德忠指出,在“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于此建立基地旨在推动思政教育“接地气”,促进校地人才对接。仪式结束后,师生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陈馆参观“五大振兴”成就展,实地体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转场锦屏社区后,社区党支部书记江彗丽带领师生参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介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产业发展情况,阐释“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的深刻内涵。随后在社区会议室,邓谨教授以《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走好乡村高质量发展之路》为题,结合平利县发展案例,系统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要义,分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引导新生传承强农兴农使命担当。
此次活动以蒋家坪村、锦屏社区、平利县烈士陵园为鲜活教材,将国家生态战略、西农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与马院三农研究学科特色深度融合,不仅让新生在直观体验中筑牢了对平利生态实践的认知,更成功引导新生完成从“知晓生态理论”到“感知生态实践”的初步转化,为其开启“以学术扎根三农热土,以初心照亮科研征程”的研究生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固定实践基地为依托,持续推进校地协同育人模式,为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且兼具生态责任意识的研究型人才注入持久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