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2025-11-02)
陕西杨凌,秋色正浓。“小精专优”专场招聘会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2026届学生乌勇巴特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手中的简历。
几天前,乌勇巴特接到辅导员的电话,“四川国光公司招聘农业技术专员,这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你的专业匹配度很高,可以重点准备。”
仔细了解企业状况、工作内容、岗位需求后,乌勇巴特说:“真是推荐到我心坎上了。”
点对点的精准就业服务,如何实现?
“传统就业服务中,学生‘海投’、企业‘盲选’的现象很常见。为了打通人才供需两端的数据壁垒,我们构建起AI大学生成长档案赋能系统,即通过采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轨迹、实践经历、职业兴趣等数据,形成能力画像,为就业指导服务提供支撑。”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马宁介绍。
招聘现场,听完面试官提出的几个问题,乌勇巴特说,“不少问题我都在AI模拟面试中练习过。AI不仅帮我分析了面试中存在的语气和表情问题,还提出许多建议。”
乌勇巴特的这份踏实,得益于学校的数智化就业服务系统。“我们开发了AI模拟面试、AI简历优化、线上咨询等服务。比如,系统能诊断简历中的错别字、空缺项、优化项,提高意向岗位适配性,还能在面试后进行问题解析,生成报告、提供建议等。”马宁介绍,据统计,使用AI简历优化服务的学生,简历评估分数平均提高了30%。
“面试通过!”收到录用通知,乌勇巴特第一时间与辅导员分享了这个喜讯。
回望4年求学路,乌勇巴特深切感受到学校全方位的生涯教育:“稷下学堂”提供一对一课业辅导,扎实打好专业基础;“红鹰训练营”、宏志助航就业能力培训班,提升沟通表达、团队协作与求职面试等综合能力……“一步步走来,大家的专业能力和信心都不断增强。”他说。
从AI赋能到精准帮扶,从课程体系到实训平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构建起立体化就业指导服务。
马宁介绍:“学校建立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实训中心,设立10个方向的工作室,聘请校内外导师110人,开设‘让HR心动的简历’等21门次实训课程,每周提供35个时间段的一对一职业咨询。针对2026届毕业生,已开设两期求职实训营,举办10场简历问诊活动。”
“立足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和全面成长需要,我们将持续构建高效的生涯教育体系,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卓越农林人才。”校党委副书记闫祖书表示。
原文链接: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50658563-5000071795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