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 2025-04-23)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推出了专门为实验室设计的AI智能体——“园艺实验小助手”。这一举措让人工智能从工具转变为科研伙伴,为AI智能体在实验教学、科研与管理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园艺实验小助手”由该校园艺学院园艺科学研究中心团队历时8年自主创建,填补了AI智能体在实验室管理相关领域的空白。
在传统实验室设备管理中,精密仪器各具特性,学生操作时常出现问题,比如酶标仪数据不稳定、荧光显微镜看不到图像等,每个故障都需要现场排查,管理员常常分身乏术。针对这些问题,2017年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科学研究中心实验总师张静带领团队设计了二维码管理系统,该系统涵盖仪器信息、原理、操作步骤、应用实验以及最新科研进展等内容,促进了实验室大型仪器和危化品的规范化操作,让实验操作更加便捷高效。
2024年,研究团队将人工智能新技术应用于二维码管理系统。张静表示,团队对比测试了不同的人工智能平台,最终建立了基于深度求索(DeepSeek)自然语言处理模型的AI智能体。其内容包含仪器功能应用、故障管理、最新科研进展、专属知识库、危险化学品快速识别等,使智能体从“机械应答”升级为“场景化问题解决专家”。
AI智能体“园艺实验小助手”首次应用于“化学品整理”“安全检查模拟”等课程,便受到学生好评,在科研实验中的应用也展现出显著优势。
康雄伟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他回忆道:“有一次,我在实验室使用荧光显微镜时,系统突然崩溃。我通过智能体模糊描述‘屏幕亮但进不去系统’,智能体便精准定位到转换器卡槽故障,并引导我在3分钟内解决了问题。”
目前,“园艺实验小助手”24小时在线,师生可以扫码使用。它为校内外师生提供76台(套)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相关信息、4000余个设备常见问题知识库,同时涵盖2787种常用化学试剂使用说明,以及相关国家法规、校规校纪、教育部高校安全检查规范等内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验室安全与条件保障处处长张朝阳表示,“园艺实验小助手”重构了实验室生态,实现从“人找知识”到“知识找人”的转变,真正做到了“问题不隔夜,实验不停摆”。该模式有望在全校推广,为学校有组织科研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撑和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