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2025-04-21 05版)
“还记得9年前,当得知被选派参加为期三年的援藏工作时,内心涌起的是难以抑制的激动与憧憬,如今即将离开,有太多的不舍与眷恋。”程晓盈再次翻看着学生提交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考核报告。
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程晓盈,作为中央第八、九、十批援藏干部人才,于2016年7月开始支援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先后荣获“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西藏自治区“最美援藏教师”以及“第八批优秀援藏干部”“全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面包坊开业啦,赶紧去尝尝吧!”2017年9月5日,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公司的“创客咖啡长廊”正式开业。
“开面包坊的想法得益于老师带领我们在福州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时与同学们吃甜品的经历。”2016级动物防疫与检验班学生拉巴次仁介绍道。
回到学校后,程晓盈说干就干,开始筹备场地、人员、经费、设备等,事无巨细,他每天指导学生至凌晨一两点,有时候甚至和创业团队研究产品技术到早晨六七点。
“一天最多实验制作30盘面包,精准计算到配方、打面、发面、烘焙等每个环节。”刚开始,面包的口感不是很好,从小吃面食长大的程晓盈,开始带着学生仔细琢磨面包制作技术,最终制作出外形饱满、口感柔软的面包,因此被全校师生称为“面包院长”。
在创客咖啡长廊,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咖啡和面包制作技术,更得到了全方位锻炼。正因为在校的创业实战经验,毕业后的拉巴次仁开了自己的公司,还为家乡群众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据了解,程晓盈先后指导了4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其中两个项目分别获西藏自治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银奖和铜奖,把大学生创业工作从黑板上、教室里、大赛中搬到了现实生活中,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体验,带动了在校学生参与创业的激情,并在创业中潜移默化改变学生就业择业的观念。
程晓盈了解到96%的学生来自于区内,有99%的学生都没出过西藏。为了能让区内的学生有机会走出去,开阔视野,程晓盈利用自己的援藏优势,千方百计联系区外企业,在2018年尝试选派部分学生到区外开展顶岗实习,通过实践,打通了学生区外就业的前期壁垒。有了前期区外顶岗实习的基础,2020年初,首次组织42名学生实现“组团式”区外就业,开创了学校乃至全区毕业生区外“组团式”就业的先河。同时,通过探索校际“1+1+1”联合培养班,选送学生赴区外高校交流、学习、工作,以实际行动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程晓盈还结合自身的援藏使命,积极践行和弘扬老西藏精神。通过实地考察,程晓盈在学校首创性地创建老西藏精神红色研学之旅模式,组织师生赴边境、红色小牧屋等地开展相关实践教育,用西藏军民守边固边、保卫国土的历史洗礼师生精神。据统计,从2021年第一次组织研学以来,已组织研学40余批次,受教育师生累计1500余人次,取得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援藏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珠穆朗玛峰巍峨耸立,雅鲁藏布江川流不息,无不见证着这一高于高原的精神坐标。九年的援藏生活,不仅使程晓盈收获了工作上的成就,同时也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成为那精神坐标的一分子。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如今,程晓盈的援藏生涯即将画上句号,但他与雪域高原的缘分却没有结束。“我将继续关注西藏教育事业的发展,尽自己所能为西藏建设贡献力量。”程晓盈眼神里透露出坚定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