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马克思主义学院于6月25日至 29日举办2025年集体备课会。校党委副书记庄世宏,宣传部、教务处等部门负责人出席了备课会开幕式,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思政课教师全程参加本次集体备课会。
备课会聚焦教学前沿,邀请四位专家进行了专题报告,内容丰富,针对性强。西安交通大学燕连福教授以《关于思政课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为题,系统阐释了三大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提出通过“知识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的转化路径增强思政课的学理性与实践性。浙江大学马建青教授在《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教学的探索——以“AI思政课一点通”研发与应用为例》报告中,展示了AI技术在个性化教学、互动反馈和精准评估中的创新应用,强调要把握技术工具的“赋能”本质,避免数字异化问题。中国矿业大学曹洪军教授以《以强化教学学术研究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为题,阐述了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的紧密联系,通过科研反哺教学,可以实现理论深度与教学效果的双重提升。还重点分享了申报教改课题时的具体挑战和撰写建议。天津财经大学杨书文教授在《深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报告中深入探讨了教师的角色和责任,指出师德师风对教育质量的关键影响,提出了教师为何、如何以及如何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效应的核心问题。
庄世宏强调,教育强国的核心内涵把“思政引领力”放在了首位,充分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建设教育强国中的重大意义,同时也对思政课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时代要求。他对本次备课会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深刻认识时代重任。要将学习贯彻教育强国建设与自身工作紧密结合,准确把握国家对教育和思政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增强做好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要聚焦“主渠道”建设。要持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与阐释,要深入挖掘其时代内涵和实践价值,打造更多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金课”。三要提升教学能力素养。特别是要增强个人数字素养,推进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数智化、精准化水平。
集体备课会还专题设置了分系研讨环节部分。各系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突破、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考核方式改革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备课。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备课会为契机,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积极吸收借鉴先进经验,不断探索教学改革创新,提升学校思政课的数智化水平,切实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构建具有农林特色的思政教育体系注入新动能,以更高水平的思政教育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切实增强新时代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力。
编辑:张晴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