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聚焦院处

【生命学院】魅力黄河口,青春东营行

“地势广大平坦,饶沃宜农。”这是《大中华山东地理志》对东营这座年轻又古老的城市的描述。近期,生命学院沿黄涉农高校学子观“大河之治”山东分队前往东营开展实践调研。

实践剪影.jpg

无尽黄河浪有声,沧桑迭变亦有魂

中华母亲河蜿蜒游走在神州大地,实践团前往黄河文化馆,四层楼高的巨幅画卷《黄河之水天上来》悬挂于中庭,成员沉浸式聆听黄河故事,欣赏《智慧黄河》《大河之源》等艺术作品,从古今对话中感受黄河流域两岸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团队走进东营市历史博物馆,民俗文化展厅以实物展示、情景模拟、影像介绍等方式再现田间劳作和乡村传统等真实生产生活情况,让人们看得见过去、留得住乡情、记得住乡愁;革命文化展厅通过大量珍贵史实资料生动再现了在一次次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中,烈士们为真理而献身的浩然气节和高贵品质,更彰显了百余年来中华儿女矢志不渝、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实践团成员心中无限感慨,纷纷表示要在调研过程中挖掘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以及变迁发展,用青年语言讲好黄河故事。

大河之万物生,只此青绿岁安澜

“保护湿地功在当代,生态平衡惠在千秋。”团队前往龙栖湖湿地公园探寻生态治理与文旅融合的新模式,盛夏时节荷叶碧绿如翡,成片芦苇随风摇曳,从生态科普到生物多样性调查,从湿地保护宣讲到环保文明实践,团队成员依托专业知识背景,在这片充满活力与生机的自然宝库中寻觅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良方,用实际行动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未到岸边已闻荷花香,行至河畔又见鱼游。”团队前往东营市润心生态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进行寻访调研。润心生态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道:“我们合作社利用蚯蚓优化土地营养与结构,采用滴灌喷灌代替大水漫灌,畜种排泄物用来晾晒、发酵、堆肥,减少病虫害,提高土壤肥力,整个过程几乎无废料排出。”现场,负责人在油蟠桃种植大棚中讲述果树的维护技术和栽培原理,并为成员演示如何剪裁多余的枝叶。这是一堂行走在田间地头的实践课,团队成员在与合作社的“双向奔赴”中,共同点亮生态宜居、产业融合的乡村发展美好图景。

而后,团队前往“打渔张”工程,观察河道淤泥厚度与土壤性质,对沿岸居民进行访谈调研。

推动打造“小工坊”,全面做实“大民生”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黄河滩区迁建作出重要指示,用“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方法谱写南展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篇章。

实践团赴东营市龙居镇政府、麻三村开展面对面访谈和调研,前往龙居镇党群服务中心体验直播带货。近年来,龙居镇推出了“龙居·乡品”“龙居·手造”系列品牌,赋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出东营,比如:麻湾水煎包、龙居窑鸡、百味园丸子……优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条件为优质特色旅游产品“走出去”奠定了良好基础。

同时,团队成员近距离参观手工细作和传统工艺,对话非遗传承人,深刻体会到这座“强村、惠农、富民、助企”架在家门口的“致富桥”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增强了归属感。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送政策到家,在“一核贯穿,三轴联动”体系下,龙区社区打造了居家式“共富工坊”,共建共治共享向未来的美好图景在黄河岸边落地生根。

一次东营行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足迹,一捧黄河泥见证中华大地生态缩影。河畔清风吹拂青年心田,实践团成员在泛起波光粼粼的黄河边发出铮铮誓言,必将以青春奋斗姿态挺膺担当,为书写“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生态文明答卷贡献青春力量。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