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聚焦院处

【农学院】亩产1217公斤!我校助力3500米高原玉米单产创新高

近日,由我校牵头承担的西藏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雅江中部旱区玉米水肥高效利用与种养循环技术研究与示范”在西藏山南市扎囊县示范田召开现场实收测产会。经专家组实地测产,在精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支撑下,多个新引进玉米品种产量表现突出,最高亩产达1217公斤,刷新海拔3500米高原玉米单产纪录。

60001.jpg

针对雅江中部高原玉米产业存在的良种供给不足、水肥利用率偏低、机械化作业水平不高以及种养系统衔接不畅等问题,项目基于典型生态区的农业气候资源特征,系统开展了玉米品种适应性鉴定与综合评价,筛选了高产、优质、抗逆且兼具饲用价值的多功能品种;研发了适配本地生产条件的水肥一体化精准栽培技术,强化水肥协同,实现节水减肥与增产增效;集成以“高温发酵腐熟”与“过腹还田”为核心的玉米秸秆高效肥料化利用,推动有机养分快速还田与土壤地力持续提升。通过关键技术集成与区域示范,构建以玉米为纽带的“粮—饲—畜—肥—田”生态循环模式,为提升区域资源利用效率、推动高原特色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测产会由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隆英主任主持。项目负责人、我校莫非教授介绍了项目总体设计与实施进展,课题负责人米玛次仁介绍了项目落地对推动山南玉米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测产专家组组长现场明确了实收测产的具体流程、操作规范与标准。

测产专家组由来自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拉萨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扎囊县农业农村局及琼结县农业农村局的5位专家共同组成。专家组对测产方案进行了严格审核,全程监督测产流程,确保数据采集的科学性与权威性。测产现场组织有序,工作人员分为取样、测量记录与后勤保障等小组,分工明确、配合紧密。全体人员严格遵循技术规范,依次完成划定区域内玉米的收获、果穗称重、含水率测定等关键环节。所有数据均实时、准确录入《测产原始记录表》,并由测量人、记录员与复核员三方共同签字确认,实现了数据来源可靠、过程可追溯。

经过严谨的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测产报告在现场正式形成并顺利通过专家组审议。结果显示,5个玉米品种亩产均稳定在1000公斤以上,其中最高产品种亩产达1217公斤,充分展现出优良品种与精准水肥管理技术搭配带来的显著增产潜力。此次测产结果不仅为筛选适宜雅江中部旱区的高产玉米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进一步优化水肥精准调控技术、探索种养循环技术与“粮饲兼用”产业模式奠定了扎实基础。

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南市农业农村局、扎囊县人民政府、扎囊县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参与本次测产会。

编辑:王学锋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