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师生园地”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等栏目。敬请广大师生及校友关注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
新的学期如约而至,意味着我在西农已经走过了第一个年头。回首过去的这一年,我在学校、学院和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从一名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蜕变。
在我心中,西农早已成为我的第二个家。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张东彦教授。
学术成长与交流
张东彦教授于2023年入职西农,我有幸成为他招收的第一位学术型研究生。
入学前,张老师便对我寄予厚望,提供了大量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的机会,让我对学术研究有了初步而深刻的认识。在世界无人机大会上,我与多位业内专家和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接触到了最前沿的无人机技术,了解到其在农情监控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在国际草业大会上,我积极参与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深入了解基于遥感的农情反演成果,极大地拓展了我的思维边界;在临地安防学会中,我实地参与了无人机地空经济的发展论坛,通过与行业领袖和学术精英的互动,为自己的研究工作找到了新的灵感和方向。
在这些学术交流活动中,我不仅积累了专业知识,还建立了学术人脉。这些经历不仅提升了我的科研能力,也为我未来的学术发展铺平了道路。感谢张老师的指导和支持,让我在学术的舞台上能够自如地展现自我。
张东彦教授指导学生
个人成长和实践
自入学以来,张东彦教授为我创造了无数宝贵的机会,使我得以深度参与多个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些项目中,我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还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从牛羊养殖高效管理、果园智能监测系统,到孢子传播机制研究、苜蓿品种选育以及小麦农情监测与盐碱地治理等项目,我涉猎了多个领域,承担了不同角色和责任。这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我得以不断磨炼自己撰写项目书的能力,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提升。不仅学会了明确研究目标、设计技术路线,还学会了如何细化实施方案,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精准无误。在张老师的指导下,我逐步掌握了撰写高质量项目书的技巧与方法,从最初的摸索到如今的游刃有余。
特别是在空天地一体化监测项目中,我在张老师和师兄的指导下,独立承担了数据分析与结果展示部分的项目书撰写工作。这项工作得到了张老师的肯定,认为我的撰写逻辑清晰、数据分析严谨、结果展示直观,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在开展高光谱无人机起飞前准备工作
学术严谨与收获
张老师不仅在科研上给予我们充分的自由,鼓励我们自主探索和实践,更在学术严谨性上确保我的每一项研究都经得起严格的检验和推敲。
在一年级我就参与编写了《农业中的计算机和电子产品》(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国际期刊的算法部分,让我有机会深入体验科学研究的每一个细节。张老师给我分配的方向是小麦相关,由于老师刚入职学校,因此也鼓励我自己联系试验田。在与相关部门沟通后,我成功联系到了三块实验田,极大地提升了我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张老师严谨治学,6月份论文完成后,他还请外校专家帮助润色,前后反复修改,让我深感学术的严谨与重要。在论文修改期间,张老师除了关注学术严谨性外,还特别体贴地考虑到长时间坐办公室可能对我的健康不利,因此派我前往内蒙的苜蓿田进行实地实验,促成我与师兄的学术交流,让我逐渐沉淀思考,最终在内蒙的一个月里又完成了内蒙相关项目的一篇论文和一个专利。
张东彦教授示范表型机器人使用方法
跟着张老师这一年,我学到了很多。未来,我希望能继续留在西农,继续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开展我博士阶段的学习,继续学习、实践,为实现国家的农业现代化目标奉献我的智慧与力量。
张东彦教授与学生合照
作者简介:谢纪元,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2023级研究生
编发:李曼萁
编辑:徐章武 苏静超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