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师生园地”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等栏目。敬请广大师生及校友关注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
10月25日,第32届杨凌农高会盛大开幕,各路嘉宾齐聚一堂,各地特产争奇斗艳。展商们都铆足了劲,只为了让自家的产品在琳琅满目中脱颖而出。
“来,姑娘,尝尝我们佳县的枣!”陕西佳县古枣园系统展台前,工作人员张凯凯正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讲解,热情地将包装精美的红枣递给每一位停留在展台前的观众手中。
可是红枣多普通啊——论甜度,若羌枣似乎更胜一筹;论口感,和田枣的早就家喻户晓,我们佳县的红枣又该怎样叫人记住呢?
我们的产业不普通——四季不停歇的“枣”经济
传统枣业在红枣的成熟季9、10月迎来丰收,但佳县偏要打破这季节的桎梏!
“我们的古枣园,一年四季都有收获!”张凯凯骄傲地向观众展示专属于古枣园的春夏秋冬。
“春天,我们采下多余的枣树嫩芽,加工制成清香的枣芽绿茶;夏天,蜜蜂为我们酿造出甘甜的枣花蜜;秋天,枝头挂满成熟的红枣,稍作处理,变成了可以分享的喜悦;即便到了万木萧瑟的冬季,枯木残枝也能焕发新生,转而成为培育枣木花菇的天然温床。”

陕西佳县古枣园系统的展台
当岁末寒风渐起,家家户户蒸起寓意吉祥的枣花馍,那升腾的蒸汽里飘散的不只是年味,更是红枣跨越四季、甜入团圆的深情。

小女孩在欣赏展位的枣花馍
“我们不想让乡亲们的收入,只赌在秋天的一个月里!”张凯凯道出背后的初衷。单一的鲜食枣销售正加速向深加工转型,为的是让这份“甜头”贯穿全年。
“为了让更多人品尝到佳县的枣木花菇,我们将其制成了鲜美、可口、便于携带的香菇酱。不仅如此,我们还不断探索枣的更多可能—比如柔韧绵密的紫晶枣,酥脆清甜的冻干枣块,甚至还有可以“喝”的枣子——红枣酵素。张凯凯边说边拿出了一瓶清澈透明的液体,“你猜猜看,能猜得出这是以枣花蜂蜜为原料制成的酒吗?”

枣花蜜和蜂蜜酒
我们的文化不普通——颗枣树,一部活着的史诗
步入陕西佳县古枣园系统展区,一块巨石当即就闯入视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几个鲜红的大字张扬而醒目,经过的人忍不住想去倾听这佳县红枣背后的故事。
据了解,佳县的红枣栽培史达3000余年,这里保留着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千年枣树群,当地人民与枣的情感交织千年,早已密不可分。
“我们用剪纸记录岁月,将淘汰的枣木雕琢成艺术,用红枣点缀的面食庆祝每一个喜悦时刻……”张凯凯迫不及待地将这些承载记忆的工艺品展示给每一个观众,渴望他们能触碰到那份满载回忆的历史。“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这里变得具体而真切——谁又能说,你口中那颗枣,与千百年前前人平常所食的,不是来自同一棵树?

展台上的剪纸作品
佳县人爱枣,连淘汰的嫩芽与残枝也舍不得丢弃,勤恳守护每一颗枣树;而佳县的枣也爱人民,抵御了千年的风沙,哺育代代生灵。正是这份人与枣的相惜相依,铸就了佳县——“中华枣源”的深厚底蕴。
把枣带出去,把甜带回来。佳县政府与和人民携手并进,不断优化古枣园系统,在延长产业链、助农增收的同时,始终传承枣文化。如今,他们正借杨凌农高会这一跳板,让佳县的枣香,飘向世界!
作者简介:王心怡,动物医学院2023级动物医学本科生
谢如京,植物保护学院2025级昆虫学研究生
编发:陈欣悦
编辑:陈启钲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