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成果

【科研新进展】(476)生命学院韦革宏教授科研团队在农业土壤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农业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然而,农业活动的强度和范围将增加破解农业土壤生物多样性组装机制的挑战。因此,迫切需要揭示农业生物多样性大规模空间变化的驱动因素,这对于理解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以及预测农业影响造成的生物多样性丧失至关重要。局域生物多样性的组装过程是不同时空尺度上生物地理和进化过程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在揭示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群落构建过程中常常忽视周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我们对区域物种库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理解知之甚少,特别是对于实际测量的区域物种库。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韦革宏教授课题组在Global Change Biology上发表题为“The neglected roles of adjacent natural ecosystems in maintaining bacterial diversity in agroecosystem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邻近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域物种库在预测细菌多样性方面的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对农业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管理和保护具有有益的意义。

image.png

研究通过对我国 38 个地区不同气候和土壤梯度的农业和邻近自然生态系统(森林、湿地、草原和沙漠)样地进行了土壤调查,以评估来自邻近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域物种库对于塑造农业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完整度的重要性。使用多尺度群落构建框架,研究揭示了区域物种库是农业细菌多样性的重要预测因素,并解释了历史遗留、大尺度环境因子和局域群落构建过程无法预测的独特变化。此外,物种库效应与微生物休眠潜力相关,其中休眠潜力较高的类群表现出更强的物种库效应。农业强度较高地区的细菌多样性比强度较低的地区更容易受到物种库效应的影响,这表明高强度地区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围景观中存在的物种。群落完整度模型突出了区域物种库的积极作用,表明了农业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尚未饱和并具有增加潜力。该项研究代表了揭示农业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地理模式的重要一步,并表明农业土壤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物种库。

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彭子恒为论文第一作者,韦革宏教授和焦硕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gcb.16996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