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新品种观摩会举行

5月10日至12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新品种观摩会在河南南阳、许昌两地举行。

6001.jpg

本次观摩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南阳市科学院、许科种业主办。副校长刘天军,我校小麦育种专家、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农学院负责同志,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河南省种业发展中心,以及河南、陕西、安徽、江苏、山东等地的农业管理部门、种子企业、种粮大户代表700余人参加了观摩会,共同见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系列新品种的田间表现与推广成果。

观摩组先后在南阳小麦试验示范站、许昌小麦新品种示范园考察了我校主推小麦新品种示范田种植情况、南阳小麦试验示范站建设情况、黄淮小麦新品种示范园小麦新品种选育,听取了育种专家吉万全、李学军、闵东红、马翎健、谢惠民、宋喜悦等选育情况汇报。推介会现场对我我校小麦新品种“西宛151”和小麦优良品种“西农511”进行了重点推介。

在“西宛151”推介会上,农学院院长李学军教授为广大经销商和种植大户详细介绍了南阳小麦试验站的建站过程、多性状聚合育种技术以及新品种“西宛151”的选育过程和突出特点。新阳种业陈中雨总经理在推介“西宛151”时介绍了品种的六不怕:不怕冻、不怕早、不怕晚、不怕旱、不怕病、不怕管(不管)。

在“西农511”现场观摩会上,经销商代表李国庆分享了推广西农511的经验,“西农511苗期抗寒,拔节晚,抗倒春寒,叶片浅绿,分蘖力强,7-8年来未出现过冻害、倒伏等情况,抗赤霉病非常好,抗小麦黄花叶病,穗层整齐,熟相好,为农民增收、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河南省种业发展中心周继泽书记表示,杨凌是多个麦区的交汇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培育的品种不仅适应河南,还适应长江中下游以及西部春麦区。“西农511”作为远缘杂交选育的品种,是优质强筋品种里为数不多的抗赤霉病品种。

6002.jpg

截至2025年,学校黄淮小麦新品种示范园在陕西、甘肃、河南、安徽、江苏、湖北6省,建立小麦品种示范园25个,横跨3大麦区,涉及4个小麦生态区组,示范用地1.2万余亩,形成了良好的品种推广示范梯队。刘天军表示,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压舱石”,学校聚焦小麦育种关键核心技术,持续开展科研攻关,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希望更多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加大对“西农511”、“西宛151”等优良品种的推广,为实现粮食丰收、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奠定坚实基础。

此次观摩会不仅展现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小麦育种领域的领先地位,更通过校企、校地合作模式,推动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一粒粒“杨凌芯”种子正书写着“藏粮于技”的新篇章,为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编辑:张晴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