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暑期三下乡】磨砺青春收获真知(7)

【经管学院】建立持续培训机制 稳步提升农业技能

  2019年8月3日清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助力乡村振兴种植业碳效率调研队的队员们从杨凌火车站出发前往扶风县段家镇,一路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在车上预准备的时间里悄然流逝。

  在段家镇太白村,经过深入调研,队员们了解到当地村民对于碳效率的了解相当全面。很多农户不仅知道什么是碳汇,什么是无土栽培,什么是立柱式栽培,什么是测土配方法,而且能主动自觉地将自家的垃圾送到垃圾回收站点,并且将使用过的农药瓶子进行填埋或是扔至指定地点。一位阿姨在讲到无土栽培时,还能准确地向调研队员们讲述无土栽培的操作方法和原理,可见当地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服务的推广相当有效。

  除此之外,太白村的村民大都较为关心农业的发展和其他“三农”相关问题。虽然家中留守的多是年纪较大的老人,但是村民们却知道很多关于现代农业种植方面的知识,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会选择通过观看电视上与农业种植有关的频道来了解现代农业。同时,村委会也会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或者农业高校的专家教授对当地从事经济作物种植的农户进行专业培训和实地教学,并手把手地教农民如何更好地种植高产量、高质量的农产品。


调研队员在向农户咨询当地种植业碳效率

  在太白村合作社,调研队员们从王社长处还了解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老师也曾在这里为农民们提供猕猴桃技术培训。但是因为培训时间短暂,老师们不会长时间驻留,导致先进的生产技术及为农民所带来的高收入未能沉淀下来,最终很多农民还是放弃了自己的土地选择外出打工。更严重的情况是,如今已形成大片土地撂荒而无人耕种的现象,甚至200元一亩的土地都没有人愿意转入耕作,可见短暂培训的结果是低效的。

  王社长所述的太白村合作社从辉煌走向衰弱的过往,令人唏嘘。从理想的视角来看,每一个背对赤日的庄稼汉,都是深爱这片土地的,都希望故土最终能哺育出更加富庶的农业花朵;但从现实的视角来看,农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农民的努力,更需要多方面的技术支持和长期援助,如此才能让农民得以依赖祖祖辈辈耕耘的土地过上更加幸福圆满的生活。

  采访合作社社长结束后,调研队员们心中感慨万分。技术培训的出发点是帮助农民,所以其成效应以农民的长远收益来衡量。作为新兴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群体,政府、合作社、农业公司、农技站、农业高校等技术扶农团体不仅要关心技术下乡的范围,更要关心技术下乡的质量和成果。一蹴而就的技术扶农是难以实现的,技术扶农团体应通过建立长期而有效的农业技术培训机制,对农户进行不断的培训来实现提高农户生产技能、使农民渐渐步入现代化农业生产的行列的目的,在稳步提升农民农业生产技能的同时,也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管理能力,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杨龙 孙琳 丁卡/文 徐明庆 于瑞/图)

【食品学院】食品学子赴中垦华山牧乳业有限公司服务调研
——习乳品之道,溯企业之源

  近期,为了解乳品行业产品加工流程、促进乳品产业振兴发展,发挥西农学子专业优势,进一步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食品学院赴华山牧乳业调研团在渭南地区展开了为期10天关于乳制品安全的把控措施的调研。

  亲临牧场,饲牛取乳初体验

  在华山牧场相关负责人的帮助下,实践队开展了为期4天的调研活动,活动期间,队员们了解到华山牧场的成功运营为当地人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实现了精准扶贫,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华山牧场也因此被授予“韦林镇脱贫攻坚就业基地”的头衔。活动期间,在办公室科员李娟女士的带领下,队员们全方位观看牧场机械化与人工相配合挤奶全过程,体会用尖端科技生产原奶的魅力,采访牧场的工作人员,进一步了解挤取原奶的详细步骤和注意事项,队员们也换上专门的防护服,深入牛棚,近距离对奶牛生长环境进行考察。在华山牧场,每头奶牛都有自己的耳牌,这些身份卡将每头奶牛每日的饲料注射过的药物甚至每天走路步数等所有的信息都存在Afifarm系统中进行统一管理,更让队员们感慨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实践队不顾炎炎烈日,滚滚热浪,深入了解各部门分工内容,就企业如何检测原奶质量,如何保证奶牛远离乳房炎等疾病,与相关工作人员展开访谈,深入展开调研,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工厂实习,深入车间解奥秘


队员进车间学习机械设备原理


队员们在学习品控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队员们前往华山牧工厂品控部和生产车间开展为期三天的相关学习。在品控部由负责人温仙帮助下,队员们掌握到更多理化指标的检测标准以及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队员们惊讶于工厂对牛奶品质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让产品真正地实现“工厂在华山脚下,品质在华山之巅”。

  进入车间,穿好实验服,同为食品学院的师兄,车间经理运登飞带领队员们从收奶讲起,到均质机,换热器,净乳机的使用,再到酸奶的杀菌发酵罐装,整个操作流程全部熟烂于心,用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帮助队员们了解巴氏奶的加工制作流程。运经理也经常抛出问题让队员们独立思考,队员们收获颇丰,不仅学习到车间的整个加工流程,而且从运经理渊博的学识中,深刻体会到一个人所学的知识读过的书都会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都会有所体现,更明白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队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学到的宝贵经验将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变成重要力量,帮助自身成为更好的人。

  走访街道,问卷调查求真知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地居民对于乳制品需求和购买取向的认识,服务队走访街道,发放相关调查问卷,起初队员们还略有些害羞,由于欠佳的天气也制造了种种困难,但居民们的热情与配合给予队员们极大的鼓励。问卷调查让队员们切实地将知识深入到日常生活,把所学用到实处,正体现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精神。

  通过这十天的实地考察、走访参观、问卷调查,实践队对乳制品的制作流程、乳品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把控,人们对于乳制品的了解程度和需求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根据调查问卷数据,队员们发现:在购买乳制品时,近八成的消费者更愿意选择蒙牛伊利等这样的国家品牌,七成的消费者担心乳制品的非法添加和过保质期,但近八成的消费者没有听说过中国乳制品协会。

  由此,国内的乳制品行业各家企业都要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前提下打造品牌特色,建立现代化乳制品互联网与供应链体系,符合十九大提出的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百姓吃的放心,吃出健康,作为当代青年学子,积极普及食品安全知识,让百姓了解到更多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途径也是我们食品学子的责任和使命。(杨合飞 顾圆圆)

【园林学院】西农学子齐赴蓝田  建蓝田大杏初印象

  为深入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投身“四个全面”,弘扬中国精神,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振兴一方水土。2019年8月8日,园林学院大杏种植系统调研团赴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展开实地调研工作。

  通过前期的线上资料查找工作,团队成员对蓝田县华胥镇蓝田大杏有了初步的了解。据了解,华胥镇是中华始祖母“华胥”的故里和归葬地。蓝田大杏为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色泽艳美,有特殊香味,清代曾为贡品,1980年获全国大杏称号。2015年02月1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华胥大银杏”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蓝田大杏具有挖掘价值与保护价值。大杏种植主要分布在华胥镇、泄湖镇、三里镇、金山、安村、前卫、玉山、小寨等乡镇,其中以华胥镇为主,在华胥镇范围内主要种植村落为阿氏村、上许、杨庄、东邓、上雷、孟岩、旦村、东元峪、西元峪、姜湾、寇家村等。蓝田大杏栽培历史悠久,面积3.5万亩,产量3.2万吨,主要品种有蓝田大银杏、金太阳、金刚拳、凯特、菜子黄、麦梢黄等。在此基础上,团队成员展开调研工作。

  8月8日当日团队成员与镇政府人员完成交接工作,向镇政府了解华胥镇蓝田大杏的基本情况并核实前期线上资料查找结果的正确性。据了解,在历史文化及大杏发展方面,蓝田大杏栽培历史悠久,“春来第一景”便是二三月份杏花烂漫的女娲沟,此地年接待游客量高达万余人次。2004年阿氏村被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大杏生产基地”。2005年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了“娲氏”牌大杏商标,2006年“蓝田大杏”通过了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大杏产品”认定。2008年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3年被评为西安市名牌产品,2017年蓝田大杏种植系统被评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生产资料方面,蓝田大杏种植面积3.5万亩,年产量3.2万吨,主要品种有蓝田大银杏、菜子黄、麦梢黄等地方名优品种,金太阳、凯特、红丰、新世纪等引进品种。1992年第四届全国杏李学术研讨会在蓝田召开,与会专家对蓝田大杏生产给予了充分肯定,大银杏品种受到高度评价。在销售量方面,产品远销海口、南宁、深圳等地,市场十分俏销。

  据政府对接人员介绍,阿氏村于2018年7月3日被列于农业农村部公布“前六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监测合格名单”上;阿氏村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有独特的水土气候资源,其村村民传承着数千年的杏果栽植经验。上许村于2002年被县委授予“科技示范村”,上许村土层深厚,土地肥沃,背风向阳,有着得天独厚的大杏生长条件,栽植历史久远,果农技术经验丰富。不仅如此,该村还同时还聘请省、市果林研究所及杨凌农科院的专家、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指导,技术发挥更加熟练,使该村优质品种大银杏、麦稍黄、菜子黄果实个大、肉厚、皮薄、纤维少、浆汁少、果味甘美,誉满西安市场,畅销省内外,并通过无公害产地认证。这两个村落具有代表性,且具有深度调研的可能性,因此团队成员确定阿氏村和上许村为本次调研的重点村落。同时,政府对接人员为团队提供了各村村委会主任及支书的联系方式,并介绍了各村落的大致情况,为团队进行后续实地调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帮助和有力支持。

  政府对接人员给予团队的热情帮助,极大地鼓舞了团队成员对于顺利完成本次实践活动的自信心,而对于接下来几天的工作,团队成员充满干劲和向往!(钦思源 李若彤)

【植保学院】心系城关促发展  爱心实践铸情怀

  7月15—25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赴合阳县城关镇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服务队在陕西省合阳县城关镇进行了为期十天的走访调研与支教活动,深入了解城关镇的实际情况,丰富当地孩子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并签署了《植保学院与合阳县城关街道大学生实践基地协议》。


走访调研

  为了更好地了解合阳县脱贫攻坚情况,队员们先后在城关镇鹅毛村、七里村、贺家咀村、孟家庄村、北百坂村进行了走访,开展问卷调研。调研发现,城关镇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干部办实事,村民自奋强,脱贫工作得到良好落实。北百坂村为了解决缺水问题,改种黄芩与柴胡等用水量少的药材;通过建立合作社让贫困户收入得到改善;强化垃圾填埋处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各村都有村民活动中心、活动广场、体育器材等基础设施也较为完善。

  在走访、整理问卷、形成报告的过程中,队员们对城关镇五个典型村的教育、医疗、村民收入、乡村发展和文化生活等情况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和详细的了解。队员柴桢钦表示:“经过此次调研,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脱贫攻坚的重要性,相信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政府的积极领导以及村民们的配合下,合阳县一定能够巩固自己的脱贫成果,为全面小康贡献力量。”


爱心支教

  服务队联合城关镇街道办事处环北社区工作中心开展了以“大手牵小手”为主题的爱心支教活动,队员们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的支教活动。针对孩子们自觉性和专注力不足、英语方面薄弱、学习方法有待提高、粗心大意、书写混乱等系列问题,成员们通过布置作业、逐一纠正、及时提醒、带头学习思考等方式,帮助孩子们提升、改正。通过游戏互动,孩子们和服务队成员建立了朋友式的良好关系。


参观爱国书法展活动

  上课之余,服务队还举办了“大手牵小手,轻叩诗词门” 、“走进政务大厅”、“参观爱国书法展”、“学做小交警”等一系列暑期实践活动。带领孩子们领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不同职业的相关工作情况,丰富暑期生活,开拓视野,助力孩子们健康全面成长。队员力波感慨地表示:“几天的支教让我深深感受到为人师表不是一句空话,希望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城关镇的天空增添几笔浓墨重彩的颜色。”(张楠 张贤霞 力波/文 张文瑞/图)

编辑:0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