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白水苹果进校园暨校地科技合作20年座谈会在我校召开

秋风送爽,嘉果盈枝。10月11日,我校与白水县在交流中心举行白水苹果进校园暨校地科技合作20年座谈会,共同回顾二十年合作成果,展望未来发展蓝图。常务副校长韦革宏会见白水县县长王振华一行。副校长房玉林出席座谈会。

image.png
常务副校长韦革宏会见白水县县长王振华一行

image.png
校县合作20周年座谈会

座谈会上,王振华介绍了白水苹果发展情况,表达了对学校长期支持的感谢。果农代表侯宝智、焦峰、刘三仓在发言中分享了校地科技合作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收益。白水县委副书记侯斐、白水县政协副主席刘李军向学校和白水苹果试验站赠送感谢信,白水苹果产业协会会长侯保智赠送锦旗,表达对科技工作者最质朴的敬意。赵政阳教授作为专家代表发言。

白水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奉举回顾了校地合作20年来的合作成果和未来合作展望。他从白水苹果产业升级、校地科技合作和人才队伍发展三个方面回顾20年来的合作成果,希望在品种培优、智能农机研发、社会化服务提升、品牌打造四个重点领域深化与学校的合作,共同打造更高水平的校地合作样板。

房玉林充分肯定了二十年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强调合作实践体现了大学“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是学校科技推广与服务社会战略的成功典范。表示学校将继续发挥科技与人才优势,聚焦品种更新、智慧果园、全产业链提升等关键领域,推动白水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希望双方深化合作层次,共同打造更具示范效应的校地合作新篇章,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校地合作20年来,白水苹果从“土疙瘩”发展为品牌价值67.5亿元的“国字号”品牌,形成完备的全产业链,成为西北苹果价格形成与集散中心。以西农大试验站为引擎,推广“三瑞”新品种与高效栽培技术,打造高标准示范园,为产业注入核心科技动能。苹果产业贡献了农民80%的人均收入,并培养了一支本土高素质人才队伍,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柱,成为校地科技合作的典范。

我校有关部门及学院负责人、师生代表,白水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赵少杰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苹果企业、果农代表参加座谈会。会前,来自白水县的16家企业在南校区绣山活动中心集中展示了瑞阳、瑞雪、瑞香红等百余种优质苹果及深加工产品,以及白水苹果试验站扎根白水20年来选育的近百种新优品种及优系,师生们踊跃品鉴,现场气氛热烈。

image.png

编辑:王学锋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