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天明,男,汉族,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草业与草原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宝钢优秀教师。先后被聘为全国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草学)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草学)成员,中国草学会副理事长,科技部国家牧草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国家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等。
从教40年来秉承诚朴勇毅的校训精神,爱岗敬业,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始终以培养人才和推进教学改革为己任,注重学生思想教育,乐于传播前沿知识,并善于将鲜活生动的案例融入专业教学,课堂上师生互动中的循循善诱以及实践教学中的言传身教都赢得师生们的高度认可。
坚守三尺讲台 潜心教书育人
呼天明教授1986年来校任教,任西北农业大学畜牧系讲师。当时只有一个教研组,还未有草业科学专业, 他说:“总要有人第一个吃螃蟹、总要有人甘当垫脚石”。此后,在他的带领下,不断扩充师资队伍,于1999年创建草业科学本科专业,200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由于教师缺乏,他同时主讲《牧草栽培学》《牧草育种学》《草坪学》等多门课程,一个人当几个人用。
那时候学生们最喜欢上的课程是《牧草栽培学》,为了上好这门课,呼天明教授经常采一些植物标本拿到课堂上向同学们展示,甚至在黑板上画出植物形态构造,总能用令人捧腹的语言把晦涩难懂的课本知识行云流水般传授给学生。成立草业科学系以后,为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同时培养学生懂草爱草的情怀,呼天明教授主动申请为大一本科生开设《草业的国家需求与国家战略》课程,课程内容均自主设计,涵盖专业现状、存在问题、国家发展战略等宏观知识,使新生入校时的专业认识大为改观,有效促进了专业思想的稳定。
草业科学2004届毕业生刘志鹏至今仍记得:“呼老师特别愿意花些时间谈些人生哲理、读书感想等思想方面的东西和我们分享,希望学生不仅要学问做得好,人要做得更正”。他的课堂教学综合评估和学生评教结果多次评为优秀,教学质量获得了师生们的高度认可,先后十次被评为校、院“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18年获全国林业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奖,2019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大力推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为把草业学生培养成为行业领军人才和有社会责任感的奋斗者,呼天明教授三次主持修订本科生专业培养方案,打磨并完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积极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满足新时代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牧草栽培学》是草业科学专业本科生的核心课,该课程主要讲述牧草特性、栽培技术以及禾本科、豆科等科属牧草知识。为了给学生上好这门课,呼天明教授带领课程组2003年建设了牧草、草坪草及实践教学技能区,占地18亩,基本满足了实习教学需求。同时开展教学改革创新,2006年引入美国原版教材《Forages》,实行双语教学,同期被列为学校双语课程建设资助项目。2009年获省级精品课程,2010年获国家精品课程,2016年获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为了更加契合课程需要,2019年,呼天明教授带领团队主编出版了《牧草栽培学双语辑要》教材,荣获全国生态文明信息化教学成果A等奖,并推动我校草业科学本科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和陕西省一流本科建设专业。
科研反哺教学,使科研成为促进教学的发动机
呼天明教授一直从事牧草遗传育种、草畜一体化、牧草天然产物提取及活性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等项目2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获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两项,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等同于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10项。担任《草业学报》、《草地学报》等杂志编委。主持的《牧草和饲料作物品种筛选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在西北地区大面积推广,推广面积达50万亩。
他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使命,以科研反哺教学,他敞开自己的研究室的大门,欢迎本科生参与自己的学术工作,并不断摸索,形成了创研结合、本研一体的有梯次人才培养模式,让有兴趣、有潜质的学生提前进入专业前沿领域,着力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创新精神。同时,他积极推进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向本科生开放,促进科研资源转化为本科教学资源,促进教师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
在研究生的指导中,他坚持严格要求,为提高其理论素养及独立研究能力而作了多方面的努力,成效显著。先后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和留学生100多名,其中10余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等。输送本科生、研究生到国外学习10余人次。培养的研究生中其中有90%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为草学学科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呼天明教授针对西藏草地植被修复和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藏17次开展青藏高原野生牧草收集与利用及抗逆机理研究,提出了利用野生优质牧草修复青藏高原天然草地的理论,为青藏高原草地恢复提供了新思路,被聘为西藏自治区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近7年来,先后为西藏定向培养博士2人,硕士15人,在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西藏畜牧技术推广总站、西藏农牧学院、西藏农牧科学院、西藏职业技术学院、阿里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发挥了关键作用,有力支持了西藏的繁荣稳定,助推了西藏草牧业科学技术进步和发展。
谈及导师呼天明教授,草业科学2007届硕士毕业生、现就职于西藏农牧学院的苗彦军教授满怀感激地说:“感谢导师对我们的培养,他不仅是我们的学术领路人,更是西藏草业科技进步的推动者。在氧气稀薄的西藏工作近30年,我深刻体会到呼老师对西藏草业发展的深远影响。每次想到他进藏调研的艰辛与执着,都激励着我们为西藏草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辑:张晴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