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配合我校今年“学风建设年”工作,根据李兴旺书记指示,继去年“一周一名师”之后,党委宣传部在院系推荐人选的基础上,推出“一周一师”专栏,旨在聚焦奋斗在教学一线爱岗敬业、教书育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并得到师生公认的一批好老师,并以此激发我校更多的教师热爱讲台、珍惜讲台、敬畏讲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我校“双一流”建设步伐。
“请大家关掉手机,或者将手机调成静音。”上课之前,闫丽老师在教室里漫步转了一圈,边看边叮咛。
上课铃声响起,她健步走上讲台,“同学们好。我们开始上课。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上节课所讲内容。What is wood deformation? ”
话音刚落,“3W:What?Why?How?”一行文字出现在她身后的PPT屏幕上,随着师生互动声起,教室的氛围逐渐热闹起来,关于木材变形的概念、原因和解释方法很快被学生们温习了一遍。
9月18日,林学院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151班有关木材尺寸稳定处理的一节课就这样开始了。而这一幕情景对于林学院木材科学系青年教师闫丽副教授来说,却是她教学生涯中的再普通不过的一个镜头了。
2006年,闫丽从东北林业大学硕士毕业到我校任教,不久,又在职攻读北京林业大学博士,2010年获得博士学位,继续回校任教。她主要从事人工林木材功能性改良研究工作,教学上,为本科生用中英双语讲授木材改性与保护。
虽然执教才10年时间,闫丽却赢得了学生的普遍喜欢。严格要求课堂纪律、安排课前复习、印发讲义、不定期检查课堂笔记、组织章节讨论和测验,木材专业2012级学生刘锐评价说,这一套教学模式让同学们真正学有所获。
刘锐至今记得闫老师在讲解木材表面性能时对大家的启发:老师展示了一张司空见惯的照片,公园里一个供人休息的长条椅不仅颜色灰暗,而且严重变形了。老师问大家,这条椅出了什么问题?原因何在?怎样才能防止或减少这种现象?
一张照片,三个问题,把同学们带进了知识的殿堂,也让刘锐学会了带着问题去学习。如今,刘锐已成为闫丽老师的硕士研究生,在木材改性与保护方面跟着老师继续深造。
沉稳、自信、教学效果好。年纪轻轻,何以早早“成熟”?闫丽说,作为一名教师,自己内心里有一个楷模,就是博士生导师曹金珍,“曹老师科研实力强,还是北京市教学名师,她把科研与教学很好的统一起来了。”
闫丽发给学生的讲义,厚达1厘米,其中有很多是课本之外的知识。闫丽介绍,这些知识大部分来自她正在进行的科学研究,既是对现有教材做补充,又能让学生跟上学科发展前沿。
每个章节讲完之后,闫丽会安排学生以课堂所学为基础,查文献,做课件,开展讨论交流。这种讨论课占总学时的四分之一,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开阔视野的“练兵场”,更成为木材改性与保护这门课的“圈粉场”。课程学习才4周,2015级学生张也已经喜欢上这门课,主动去闫老师的实验室“帮忙”5次了,他说,“希望跟着闫老师一起做科研。”
从教以来,闫丽在科研上勤奋耕耘,收获不小。她主持的甘油预处理热处理木材工艺及机理系列研究,得到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等资助;主持的植物提取物制备木材防腐剂工艺及机理系列研究,得到国家“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杨凌示范区科技计划资助。她发明了甘油预处理提高木材尺寸稳定性的工艺方法,初步阐明了甘油对木材细胞壁主成分热降解和交联化反应加速作用机理,出版专著1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件、杨凌示范区科技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教改论文5篇。
科研反哺教学,让闫丽感觉很快乐。
为了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国际先进的木材改性与保护研究中,闫丽还利用自己当年在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作访问学者时建立的关系,促成了我校与俄勒冈州立大学的校际交流项目——每年暑假,选派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2至3名优秀本科生赴美参加科研项目,学生在此期间的生活费由美方承担。
“闫老师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回想起老师对同学们的“好”,2013级学生毛修竹感动不已。去年暑假,毛修竹和另外两名同学通过该项目在俄勒冈州立大学教授Jeffrey J. Morrell的实验室里“工作”了45天,收获了新知,也得到了青睐。目前,她和其中一名同学正在等待这所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应该顺利,估计明年3月可去美国读研。”
如何提高杨树等低质速生树木的附加值,让杨木家具和水曲柳、黑胡桃等家具一样高档舒适?如何让我们的家居生活更自然、安全?如何让室外的木质材料提高耐久性、耐候性?如何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在木材加工方面增加我们的自主知识产权?提起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闫丽满怀感情,“学这个专业大有可为”。
闫丽说,她要为自己的专业代言,希望为木材加工行业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
编辑:张晴
终审:闫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