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风采

陆迁:课堂上的“潇洒哥”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配合我校今年“学风建设年”工作,根据李兴旺书记指示,继去年“一周一名师”之后,党委宣传部在院系推荐人选的基础上推出“一周一师”专栏,旨在聚焦奋斗在教学一线爱岗敬业、教书育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并得到师生公认的一批好老师,并以此激发我校更多的教师热爱讲台、珍惜讲台、敬畏讲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我校“双一流”建设步伐。

  有这样一名教授。

  学生失恋了,心里第一个想倾诉的人,是他;

  学生工作当老师了,心里第一个想请教的人,还是他;

  从教25年,给本科生上课,他从未间断。

  他就是经管学院陆迁教授。

一本教材跑一天

  1991年,陆迁原西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本打算回老家宁夏工作。“因为我爱人已经在宁夏,当时我也联系好了到宁夏自治区农业厅工作。”然而,事与愿违。当他准备办手续走的时候,系主任却死活不放,非要他留校教书。“我到现在都不明白为什么不放我走,可能是因为研究生期间有一篇论文在中共中央举办的改革开放1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获奖吧。当时学校有两个人的论文获奖,一个是大名鼎鼎的魏正果教授,一个是我的。”就这样,陆迁放弃了仕途,走上了留校任教之路。

  那时,正是学校“孔雀东南飞”、人才流失最严重的时候。有些老师下海经商,有些老师去了东部高校,再加上经管学院本科生人数多,老师缺编严重。因此,陆迁一留校,就直接走上了三尺讲台。

  “当时上课真的是边学边教,困难程度超乎想象。”陆迁告诉记者,他上本科的时候,学的是计划经济理论,等他走上讲台时,却要给学生讲授“西方经济学”课程。陆迁只能从头开始,一边跟着马鸿运老师认真学习,一边自己刻苦钻研。那时,市场经济刚刚起步,有关《西方经济学》方面的教材奇缺。别说学生,就是老师,有本像样的教材都很困难。即使有,也得去西安新华书店买。那时候去西安可不像现在这么方便。一大早起来,坐学校到西安办事处的班车,路上颠簸2个多小时到办事处,再倒车去新华书店。如果运气好,当天买到当天回,运气不好就会白跑一趟。

  虽然困难重重,但陆迁没有退缩、没有放弃,不仅坚持了下来,还在紧张、忙碌的教学工作之余考取了博士研究生,不断充实、丰富自己,为以后的教学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支粉笔一节课

  在没有多媒体、PPT的时代,老师上课全靠板书。陆迁上课只拿一本书,放在讲台,然后拿起粉笔在黑板上龙飞凤舞,一支粉笔写完,粉笔头一弹,一节课刚好结束。在同事和学生眼中,陆迁在课堂上就是这么潇洒。潇洒背后,是他对教学深沉的爱。

  对陆迁来说,上课是一种享受,不知不觉就会沉醉其中。无论是板书时代,还是信息化时代,他上课从不照本宣科,总是能通过自己认真的思考和巧妙的语言,把书本里枯燥的经济学概念讲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从教以来,陆迁先后讲授过“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管理经济学”等课程。这些都是基础课,概念、理论偏多,且大多安排在一年级的两个学期。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讲不好,学生就会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更会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

  尽管这些课陆迁已讲了20多年,对课程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已经非常熟悉。但每一堂课,他还是会用心设计、认真对待,力争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成本和收益是经济学两个基本概念。为了把概念讲清讲透,陆迁就拿大家上大学举例,让大家说说上学的成本是什么,有哪些收益?这样不仅让同学们对概念有了明确认识,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一次受教一生情

  陆迁不仅课讲得好,与学生相处也十分融洽,像朋友一样。

  日常教学活动中,陆迁重视与学生眼神、手势的交流。课下则喜欢与学生聊聊学习生活、社会热点等。他的平易近人让学生对他尊崇有加,把他当成真心朋友。每每遇到困难,学生总喜欢向他寻求帮助。每次陆迁也都是尽力而为。“对老师来说,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誉,也是学生对我的信任。”

  一次,陆迁正在办公室忙碌,有名学生打电话给他,也不说自己是谁,就说上过他的课,有事想和他聊聊。尽管一头雾水,但陆迁还是立刻答应和他见面。当时,那名同学情绪低落,无论陆迁怎么问,就是不说话,默默坐了20多分钟。最后,学生开口了。原来是失恋了,想找陆迁聊聊。在陆迁的开导下,学生慢慢从低落的情绪中走了出来。

  还有一次,陆迁接到一个毕业学生电话,说他在浙江一个学校当老师。由于刚刚走上讲台,教学压力大,一上课就紧张。因为上过陆迁的课,印象非常深,所以就打电话向陆迁请教。在电话里,陆迁给那个学生耐心介绍讲课注意事项,甚至上课的手势、提问时机等这些细节都不放过。连续几周,他们居然就这样在电话里中讨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多得让陆迁记住了事情,却忘记了学生的姓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陆迁办公室干净整洁,除了办公必备用品和几盆绿植,就是一个大书柜,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刊。只要有空,他就会坐下来看看书,或者上网看看财经、时事类新闻,力争紧跟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形势。

  从教至今,陆迁先后出版了《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教材,获得陕西省优秀青年教师、陕西青年突击手标兵、学校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他特别推崇宏观经济学创始人凯恩斯说过的一句话:“经济学是按一定模式思维的科学,这种模式夹杂着艺术。”

  教学过程中,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陆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让学生按照经济学的逻辑进行思考。对学生出现的创新性想法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真切体会到经济学的价值所在。

  在讲授宏观经济学增长问题时,陆迁采用项目教学法,将经济增长和农村精准扶贫实践结合起来,以样本调查村庄为背景,让学生按照项目设计的原则,探讨现实问题是什么?其背后的理论问题是什么?针对这个问题,该运用何种方法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又有哪些?

  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陆迁的科研也开展得有声有色。近6年来,他主持国家自然基金3项,在重要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陆迁特别看重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善于将国际前沿学术进展,科研新进展、新成果等引入教学中,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并就其中的某些难点发动学生讨论、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造性思维。

  采访最后,陆迁表示,很庆幸成为一名教师,要以“平常心”尽力讲好每一堂课,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提升自己,实现自我价值。

编辑:李晓春

终审:闫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