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配合我校今年“学风建设年”工作,根据李兴旺书记指示,继去年“一周一名师”之后,党委宣传部推出“一周一师”专栏,旨在聚焦奋斗在教学一线爱岗敬业、教书育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并得到师生公认的一批好老师,并以此激发我校更多的教师热爱讲台、珍惜讲台、敬畏讲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我校“双一流”建设步伐。
25年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毕业的张红,离开繁华的首都,来到杨凌,对于一名城里长大,城里读书的女性而言,虽历经了太多不易,但一路走来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在“讲台虽小,责任重大”座右铭的鞭策下,张红从一名“小”老师成长为人文社会发展学院一名被学生称为“女神”的教师。
敬畏三尺讲台
对于教育学出身的张红而言,如何将社会学和教育学交叉,又怎样将社会学和农村社会学融合,她怀着对三尺讲台的敬畏,为了不因专业背景的差别而耽误学生,努力地进行着内容的创新和方法的探索,25年来始终兢兢业业备好每一节课。
对于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生而言,社会在哪里,实验室就在哪里。巨变下的乡村社会,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教学中,张红多年来都保持这样的习惯和自我要求:关于农村的新闻,要第一个看;关于农村的问题,要第一个回应。她把这作为一种生活习惯。
25年的教学经历正好与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巨变的时代背景契合,动态的变迁历程为农村社会学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素材,为了使农村社会学的教学与时俱进,保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张红会根据每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及农村社会发展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她的学生中,很多都选择了继续从事社会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张红的言传身教。
“上课投入”“有情怀”是已经毕业十多年的2001级社会学专业学生王庆明对张红老师的评价。如今的王庆明在南开大学社会学系任教。谈到张老师对他的影响,他的话滔滔不绝。
“张老师把教学看得很重,是很有思想和抱负的老师,她能将个体性困扰和公共议题联结起来。她温柔细腻,在传授知识外,让我看到了知识的温情,我继承了她的教学方式并用于我的学生,也得到我学生的认可和肯定。”
为了更好的发挥教育学背景在日常工作中的优势,张红发表及主持了不少教育学和三农交叉的教改论文和教改项目,比如《对现阶段高校教师权威变化的研究》《以农林为主综合性大学文科发展战略的思考》等,充分发掘教学的教育作用,将教学育人贯彻落实于课内与课外。
张红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同样也严格要求学生。一是生活上的严格,要求学生多些生活体验与课外阅读。二是学术上的严格,每次见到学生,总要询问论文进展情况,有什么新发现?
作为一名女老师,张红身上有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很多学生评价她秀外慧中,气质独特。平日里她穿着端庄大方,尤其脸上那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尤为让学生喜欢,很多学生因为崇拜老师,而爱上这门课。
热爱三尺讲台
从小就愿望当老师的张红,一直享受着站在三尺讲台的满足。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越来越理解“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道理。
工作中,她不断学习,使自己像处在灌浆期的小麦,不断汲取各种营养,消化吸收后,再反哺给学生。
张红很推崇“教学相长”,她不认为自己是权威,希望学生独立思考,有独到见解。至今还清楚记得,在2003年的一次课堂上,她问学生“农民工是农民还是工人?”学生反问她,“老师,那我是农民还是学生?”学生的反问带给她很大震动,引发了她对高等教育和个人、高等教育和社会关系的思考,基于此,写出了一篇科研论文。
跟随张红老师学习了7年的学生姚自立说:“张红老师的课堂,没有学生迟到早退,内容丰富,互动性好,老师讲得超有激情,一节课下来,‘电闪雷鸣、火花四射’,除了本专业学生,课堂上时常还有其他专业的旁听,一听就是一学期。”
齐魏和是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的学生,作为一名旁听者,他一直喜欢听张老师的课。“张老师上课节奏快,一节课追下来,超强的推理让我有种酣畅淋漓的满足感。特别是张老师的案例教学,在调研中积累的丰富素材,通过生动鲜活的案例分析既便于我们理解和接受,又能培养我们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就要毕业的他,对张老师更是不舍。
“张老师授课思路清晰,坚持用传统板书,而且特别擅长逻辑推理,所以她讲过的内容很容易理解记忆,即使忘记了,按照她教的推理方式,我们自己可以推导出来。”学生王宝宜说。
作为张红的弟子,王宝宜得意的说:“同学们私底下了解,从学校2002年有评教制度开始,张红老师年年“优秀”,可见在学生中这个老师魅力有多大!”
张红觉得当老师很快乐。“看到学生,我总在想,‘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些优秀的学生来到大学,和他们一起交流分享,不仅能提高自我修养,而且通过教学使其成为服务三农的栋梁之材,这份职业太有意义了!”
农村社会学是我校社会学专业特色研究方向。25年来,张红老师先后承担了人文社会发展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教学任务,形成了层次性的授课体系。
珍惜三尺讲台
作为文科教师,张红秉承传道者先明道,她认为文化能够滋养心灵、涵育德兴、引领风尚。因此,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和敬畏,她倍加珍惜站在方寸舞台的机会,将三尺讲台无限延伸……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落脚点是服务社会。因此,利用暑期,带领学生在城乡社区走访调研以及现场教学,极大提高了学生的感性认知和经验水平,增强了学生服务农村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围绕农村社会实践,张红老师出版了案例教学的教材,还指导每届学生撰写关于农村社会的调查报告,为当地社会问题的解决及社会持续发展提供资政建议和服务方案,实现社会科学成果的知识转化,有效地将高校教学与服务社会紧密结合。实践育人,也是张红老师非常推崇的教学理念。
作为有“教育学”专业背景的张红,从1992年就一直担任新入职青年教师“高等教育学”课程的主讲教师,在张红看来,她刚入校得到邹德秀老先生手把手的教导对日后快速进入教学状态很有帮助,如今她作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很注重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将西农教师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学术品格和优良学风代代相传。
“世上最幸运的事莫过于选择的职业正是我的兴趣所在,将职业当作事业来经营与追求。敬畏三尺讲台,才会有对学生的珍视和责任;因为珍视和责任,才会将精力和年华献给这个平凡而崇高的事业。”张红坚定地说。
“其身正,不令而从”“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这些都是张红心中好老师的标准。
25年的教学生涯中,她一直在这条路上不断努力、砥砺前行……
编辑:张晴
终审:闫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