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 2025-07-28)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高校师生主题社会实践活动要求,精准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人才需求,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适配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农)精心组织“践学筑梦、职引青春”就业实践探访团,于6月30日至7月4日奔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淳安县,开展深度就业实践探访活动。团队走访政府机构、多元产业代表、创新创业平台及服务机构,通过座谈深研政策、名企洞察需求、校友汲取经验、亲身体验服务,并成功推动校企地合作落地,为探索协同育人新机制、引导学生奔赴重点领域建功立业积累了宝贵经验。
政策引才:诚意筑巢,打造青年发展沃土
“杭州引才政策有何吸引力?”“来浙江发展能获得哪些实打实的支持?”带着学子们的核心关切,实践团与萧山区人才办、人社局及淳安县人社局、人才办、经开区展开专题座谈。
在萧山,区人才办负责人张波介绍了区域发展底蕴,重点解读了涵盖农业数字化、高端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专项政策。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高晓春强调:“我们着力构建‘省市最优、全国领先’的普惠型青年政策体系,从实习到创业,从落户安居到‘青荷驿站’,让每位青年感受城市的诚意与温度。”淳安县人才办专职副主任姚樱则介绍了依托千岛湖生态优势,在引育食品饮料、生物科技、生态经济等特色产业人才方面的创新举措,期待与西农深化合作。
亲身体验与鲜活例证最具说服力。实践团此行全程入住杭州市“青荷驿站”。“四星级酒店免费住,申请便捷服务优!”团队成员王梦楠的体验充满惊喜。正在萧山区人才办实习的清华大学研究生孙毅超也向实践团分享了切身体会:“萧山的实习机会非常丰富,人才办给予了我充分的实践空间,能学以致用。政府提供的实习生活津贴和青荷驿站,解决了后顾之忧,真切感受到这里对青年人才的重视!”萧山区人才办张波补充的一个数据更具分量:“据统计,2024年入住青荷驿站的大学生,已有半数选择留在萧山工作。”
实践团与地方政府、用人单位座谈交流
产业探需:转型升级浪潮下的多维人才图谱
深入杭州产业发展的核心地带——从萧山蓬勃的科创园区、现代化的智能工厂到淳安秀美的生态厂区、火热的电商基地,实践团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团队足迹遍及水饮料、特色酒业、高端制造、前沿科研、数字农业、智能装备及传统工艺创新等20余家多元领域的代表性企业与机构,通过密集的走访对话,清晰触摸到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劲脉搏,并精准勾勒出其对人才结构提出的崭新要求与期待。
在承载着百年匠心的梅西八字桥酱菜厂,负责人王跃泉的感慨发人深省:“守住老手艺的魂,离不开现代食品工程技术的赋能。”这深切反映了传统产业在拥抱现代化进程中,对既精通核心技艺、又能创新应用的复合型跨界人才的迫切需求。智能化升级的浪潮同样重塑着生产格局。在农夫山泉淳安工厂,目睹瓶装水在智能输送线上高效流转;在宝盛智能净菜中心,了解精密设备对操作者横跨食品加工与机电一体化领域的高要求。企业坦言,掌握智能控制、数据分析核心技能的“数字工匠”和具备新工科背景的人才,当前供给仍显紧张。
高端制造与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对顶尖人才的需求尤为强烈。在中国企业500强传化集团,党建部部长高丽娜明确指出:“企业在科技创新和全球化拓展中,对兼具前沿技术研发实力与丰富管理经验的高端复合型人才求贤若渴,萧山在人才安居、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保障政策,为我们招揽英才提供了坚实支撑。”走进省级重点实验室湘湖实验室,“靶向食品创制团队”副研究员李诗雨则强调了科研的核心驱动力:“我们需要的是专业知识扎实、创新思维活跃、科研热情饱满的精英人才。萧山在科研项目扶持与平台建设上的投入,是吸引和留住他们的关键优势。”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带来的蓬勃新气象,成为此次调研的亮点之一。在益农共智富农业电商园,实践团见证了数字力量如何激活乡土。园区内,“电商+直播+供应链”三位一体的模式高效运作,20余家签约入驻的本地农产品企业与忙碌的农村主播共同描绘着“数商兴农”的生动图景。其独创的“理论+实操+游学”培育体系和“培训—孵化—就业—创业”全链条支持机制,已成功孵化10余名能自主变现的本土主播,培育电商人才数百人次,开园以来带动本地农产品销售增长20%,平台销售额突破3500万元。园区负责人表示,正深化数字技术应用,强化品牌文化内涵,并积极探索更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与校企合作模式,以期持续为乡村振兴输送高质量电商人才。
综观此次跨越多元产业的深度探访,一个鲜明的共识已然形成:西农肩负着为国家、为区域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通过此次调研,我们深刻认识到,面对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发展大潮,学校需要着力培养知识结构宽广、能力维度多元的复合型人才——他们将是能够融合传统精粹与现代创新的守护者,驾驭智能科技的工程师,引领科研突破的探索者,精通技术与管理的领军者,更是扎根田野、用数字工具赋能乡村的“新农人”。这些未来栋梁,正是驱动区域乃至国家产业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方向跃升的核心力量。
校友聚力:浙里沃土,心安梦成
在杭西农校友的亲身经历,为学弟学妹们描绘了真实可感的职业发展图景,印证了浙江作为人才成长沃土的吸引力。
农夫山泉研发部的程晓齐(食品学院2021届硕士毕业生)分享道:“杭州活力十足,重才爱才。政府的安家补贴是‘真金白银’,像农夫山泉这样的大平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清晰的晋升路径和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让我能真正‘大展拳脚’。”他结合自身经验,贴心建议在校生多参与企业实习,锤炼解决实际问题的硬本领。在中储粮杭州直属库有限公司的校友蒋旭鹏(食品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生)也以自身职场成长经历,为当地完善的人才保障政策与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点赞”。
校友们的“现身说法”,生动展现了浙江政策保障“心安”、平台广阔助力“梦成”的优越人才生态,为西农学子选择浙江、扎根浙江增添了信心与向往。
合作育才:校地企携手,共绘发展蓝图
本次实践的重要成果是推动实质性合作落地。在淳安县,西农与杭州千岛湖威士忌酒业有限公司、农夫山泉(南山工厂)、千岛湖啤酒三家企业,现场签署合作协议并共建“就业实践基地”。这标志着双方将在学生实习实践、科研项目合作、人才精准输送等方面开启深度协作。益农共智富电商园探索校企合作培育电商新农人的模式,也为未来校地企在更广领域合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团队指导老师、西农就业中心市场部部长艾群轶指出:“此次跨越千里的杭州之行,让同学们深切感知了浙江引才的诚意、产业的澎湃活力与政策的暖心温度,解答了职业发展的现实关切。更为重要的是,它为我们精准把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新要求,进而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创新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一线依据和决策参考。”
学校将以此次深度调研为契机,持续拓展和深化与杭州及长三角重点区域的校地企战略合作,着力培养适应现代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趋势,兼具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卓越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西农智慧与青春动能,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奋力谱写学子成长成才与区域产业蓬勃发展的“双向奔赴”新篇章。
原文链接:http://szjj.china.com.cn/2025-07/28/content_43185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