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西农大专家实地 “把脉” ,赋能宁夏乡村振兴

(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5-04-02)

阳春三月,宁夏大地春回。在宁夏回族自治区5个市的田间地头、涉农企业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简称“西农大”)赴宁夏回访 “头雁” 团队忙碌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此次西农大 “头雁” 回访专家团队由食品、信息、水产、园艺、资环、葡萄酒、生命科学等领域专家组成。在5天时间里,团队成员深入20余名 “头雁” 企业进行回访交流,他们奔波在一线,现场调研、座谈交流,为乡村产业发展助力。

“把脉问诊”:开展针对性指导

3月26日,在宁夏吴忠市盐池县尚尚源种养专业合作社,西农大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杜双奎教授正与 “头雁” 学员、合作社理事长尚和平深入交流。尚和平主营荞麦种植、加工和销售,在西农大培训时与杜双奎教授一拍即合,达成杂粮增产增质合作意向。目前,尚和平已引种 “西农 9976”“西农 9980” 荞麦新品种,联合申报吴忠市人才引进项目,还新上了食品加工生产线。杜双奎教授提醒他,上粮食加工生产线前一定要做好市场考察,确保产品销路。

在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燕子墩乡海燕村,西农大园艺学院程智慧教授针对 “头雁” 学员、海燕村党支部书记马守芳发展设施蔬菜的情况,特别强调要重视土地盐渍化问题,并就新品种引进、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进行了现场调研指导。

位于宁夏银川市永宁县的宁夏航拓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内,西农大动物科技学院于海波副教授与 “头雁” 学员、公司总经理冯文静,围绕企业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展开交流。于海波指出公司陆基圆桶底部坡度不足的问题,并建议将底部坡度角增至10度左右,以提高排污效率、改善水质。冯文静表示,于老师的指导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有西农大作为后盾,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此次回访,专家团队深入了解企业在智慧化农业、特色资源挖掘、绿色增效、资源高效利用、农机服务、乡土人才培育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助力 “头雁” 企业更好发展。

“持续供电”:建设专家工作站

为进一步扩大 “头雁” 培训效果,促进 “头雁” 产业发展,提升 “头雁” 联农带农能力,西农大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学院决定在 “头雁” 企业设立专家工作站。经申请、审核,13 家企业获授牌,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华泽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西农大信息工程学院刘斌教授为该工作站签约专家。刘斌表示将结合当地产业特点和需求,制定可行计划,加强合作,服务地方经济。

“头雁” 学员张明敏表示,在西农学到了真本领,将利用专家工作站平台,当好科技兴农排头兵、产业融合示范者、共同富裕领头雁。宁夏甜典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青也表示,将以专家工作站为契机,打通产学研合作路线,争做科技赋能的 “排头兵”。

西农大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徐海介绍,学院通过系统化培训、精准化资源配置、长效化跟踪服务、品牌化成果输出,赋能 “头雁” 投身乡村振兴,力争做到建设一个站、打造一支团队、培养一批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 “头雁” 联农带农能力。

“群雁齐飞”:集群作战促共富

“各位老师请看,这片山头准备全部种植金银花和丹参,品种就是从西农引进的‘秦花6号’和‘秦丹1号’。”在宁夏吴忠市嘉誉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试验基地,公司总经理赵振高兴地对回访团说。在西农培训时,他与专业导师马亚团副教授深入交流,明确了产业方向。马亚团建议他在科技赋能、产业链整合、品牌升级方面发力,推广水肥一体化、发展 “药材+旅游+康养” 融合模式等。

马亚团告诉记者,针对赵振的实际情况,他建议在科技赋能、产业链整合、品牌升级3个方面发力,推广水肥一体化、建立种质资源库,联合高校开展分子育种;进行药材产地加工,有条件发展“药材+旅游+康养”融合模式;做强道地药材,强化地理标志保护,推动“宁夏药仓”区域品牌建设。

宁夏林枫生态观光有限公司经理马银浩主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西农大学习后,公司引进了 “秦脆” 苹果新品种,并计划在邹志荣教授指导下发展设施农业,建设智慧大棚填补春季采摘空缺。她表示,培训后思维转变,要从经营者向管理者转变,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专家团回访这几天,“头雁”学员贺治喜和郭巧玲全程跟随专家团回访。贺治喜主要做黄花菜种植销售,已与其他学员开展初步合作,开发了多种黄花菜相关产品。郭巧玲表示,通过培训和调研,认识到产业共生、科技赋能、文化赋能的重要性,将以 “头雁” 担当,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西农大的 “头雁” 回访行动,为宁夏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精准指导、建站合作、集群发展,有望实现 “群雁齐飞”,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原文链接: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48688965-500006179158

600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