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全国环境微塑料污染与管控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召开

(陕西教育新闻网 2025-04-19 

4月19日,第六届全国环境微塑料污染与管控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召开。全国240余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65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围绕“聚焦微塑料污染防控 助力绿色发展”这一主题交流最新成果,分享防控经验。

近年来,微塑料已成为全球环境污染的热点问题。微塑料在陆地、海洋、河流、湖泊和大气等环境介质中广泛存在,威胁食物安全、生态安全及人类健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污染的治理工作。2020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对新污染的治理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和部署。2022年起,新污染物治理连续三年被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

全国环境微塑料污染与管控学术研讨会聚焦环境微塑料的食物积累、生态效应、健康风险和治理技术,既是学术前沿的风向标,也是产学研紧密合作的强纽带。会议于2018 年首次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五届,极大推动了我国微塑料研究的纵深发展,提升了国内外学者对微塑料污染问题的认知水平,同时提高了社会和公众减少塑料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本届研讨会由中国土壤学会环境微塑料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承办,西安交通大学等6所陕西高校协办,汇聚了国内微塑料研究领域的顶尖力量,创下了历届之最。在为期3天的会议里,来自清华大学等国内高校、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科研单位以及相关企业的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在9场大会特邀报告、17个分会场的专题报告、4个研究生专场论坛共计331场学术盛宴中,就环境微/纳塑料的最新科学研究进展、监测方法、治理技术和管控政策法规等议题进行研讨,进一步交流环境新污染物微/纳塑料污染与管控的理论、技术、监测和管理成果。

开幕式上,副校长刘天军,陕西省生态环境厅陈峥,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骆永明分别致辞。刘天军表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紧紧围绕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美丽中国建设需求,聚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废旧物资源化利用、新兴污染物防控等关键领域主动担当作为,在微塑料污染、生态风险研究等方面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学校将以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兄弟院校产学研合作,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双碳目标贡献西农智慧。期待各位专家学者、创业者碰撞思想火花,共同推动我国环境微生物研究迈上更高水平。陈峥指出,西北地区塑料地膜每年使用量大约在35万吨,对陕西省的土壤质量、农产品安全以及生态环境构成了潜在风险。衷心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够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共同探讨微塑料污染防治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为解决微塑料污染难题提供坚实的理论和技术支撑,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为西北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骆永明期望与会代表充分交流、分享经验,携手共进,勇攀高峰,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共同解决微塑料污染这一全球性的环境挑战,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贡献智慧和力量。

大会主旨报告围绕环境微塑料污染与管控的最新研究成果展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骆永明研究员作《中国环境微塑料研究10年进展》,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邢宝山教授作 “Microplastics: Environmental occurrence, process and toxicity”,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宋茂勇研究员作《微纳塑料的暴露分析与毒性效应》,厦门大学蔡明刚教授作《AI 技术在推进海洋微塑料研究的应用进展》,中国材料表征技术支持经理娄晏强作《微塑料原位检测技术与AI 智能化探索》,上海交通大学于云江教授作《不同模式生物下微塑料环境毒性效应研究》,南开大学汪磊教授作《微塑料植物叶片吸收行为的定性与定量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贾汉忠教授作《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与效应的初步认识》的学术分享。

围绕环境微塑料污染特征、行为、效应、监测、治理、生态风险、健康影响、标准政策等主题,设立了复杂环境微/纳塑料分离、检测方法与仪器,环境微/纳塑料源解析、时空分布与大数据应用,塑料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回收与利用技术等17个专场,专家们用218场专题报告分享了科研成果与经验。

大会特别安排了104场研究生学术报告,为研究生提供展示交流研究成果的平台,35份口头报告与墙报展示,并邀请专家进行点评,对优秀成果进行了评选。

原文链接:http://www.sxjybk.com/2025/0419/113766.html?isShare=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