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以“四个赋能”保障就业出实效

(中国食品报 2025年04月29日 05版)

又一度春风送暖,1222万名高校毕业生奔赴春招现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渠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食品学院”)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创新“全员赋能、市场赋能、指导赋能、数字赋能”工作模式,帮助符合新工科战略布局需求的学生探索高质量就业新路径,助力就业出实效。

全员赋能,做好就业指导

“我们既要当好学生就业路上的‘护航员’,也要成为企业招聘的‘引荐人’,更要做好职业选择的‘指路人’。”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103班班主任刘鸿运表示,面对复杂多变的就业形势,食品学院以“全员参与、全程贯穿、全方位覆盖”为理念,构建起上下联动、协同发力的就业工作体系。

“院领导/系主任—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学生骨干”四级就业工作指导队伍,形成了全员促就业、全员抓就业的浓厚氛围。院领导班子牵头抓总,深入调研食品行业发展趋势,与白象食品、达能食品等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辅导员队伍统筹资源,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每年举办“食品葡酒小精专优招聘会”“食品行业双选会”等招聘活动30余场;班主任团队化身“职业规划师”,从新生入学起就建立“一生一策”动态档案,通过定期谈心谈话、模拟面试、简历优化等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厘清升学、就业等多元路径。

为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化程度,食品学院积极推进“能力提升工程”,组织辅导员、班主任等参与高校职业规划教学认证培训、就业指导能力提升专项培训等各类活动。“前不久,我们专门召开了就业工作相关的班主任例会,共同学习学院制定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的办法》。”刘鸿运介绍道。

“学院还通过案例研讨、政策解读等方式,帮助我们掌握了简历优化、面试技巧等实用技能,现在我能更精准地根据学生成绩、实践能力推荐岗位。”刘鸿运表示,这种“教师先行赋能、学生反哺服务”的模式,使就业指导从“经验型”向“专业型”转变。

市场赋能,做好资源保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绣山活动中心里人头攒动——该校近日举办的2025届毕业生生物医药与食品类行业双选会暨低年级就业实习专场招聘会吸引了500余名校内外学生参与。食品学院2025届研究生崔海晨赶早来到会场,忙着与食品行业用人单位交流岗位要求、薪资待遇等情况。

“学院近期举办了类型多样的就业活动,有大型企业专场,还有‘小精专优’招聘会。”崔海晨以此次低年级就业实习专场招聘会为例,谈及自己的体会:“到访的企业和我本身的专业匹配度比较高,不仅有乳制品等食品企业,还有一些交叉领域企业。”

“本次双选会吸引包括中粮万威客食品有限公司、承德露露股份公司、五得利面粉集团有限公司等42家单位参会,涵盖生物医药、食品加工、葡萄酒酿造等领域,提供岗位数800余个,需求人数达1500余人。活动现场特设简历问诊区,由专人‘一对一’为学生提供求职指导。”食品学院团委书记张楠春介绍了此次招聘活动的基本情况,他表示,通过招聘会,学院与用人单位进行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行业发展趋势等,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打下基础。

近年来,食品学院多措并举拓展就业市场,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双轮驱动,主动对接食品行业头部企业需求。今年以来,院长书记带队赴甘肃、陕西等地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走访金徽酒股份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粮油质量检测中心等18家行业重点企业,拓展就业岗位60余个。同时,近两年与蒙牛、洋河、达能等7家企业共建“3T模式”实习基地,通过“企业导师+学院导师”双指导机制,让学生在产业一线深化专业认知。

2025届毕业生武警表示,“3T模式”的实习经历为她在找工作时添了许多助力。“实习让我对食品工作的实际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还对实际的工厂生产有了更清晰的了解。”谈及自己在达能食品的实习经历,武警表示,不仅对脉动饮料的生产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还通过轮岗对自己的理想岗位有了更清晰的画像。

食品学院创新“分层分类”实践育人模式。针对大一新生,通过企业开放日、产品文化体验等活动启蒙职业认知;大二学生参与短期见习,实地观摩企业运营流程;大三学生则进入“3T模式”深度实习,在车间、研发助理等岗位中轮流锤炼技能。正如金徽酒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任岁强所言,学生经过大三实习期的多部门历练,对食品工艺管理、质量检测等岗位的适配度显著提升,入职后能更快胜任技术岗位。“实习评价优秀的实习生可在毕业后直接入职。”

指导赋能,增强求职能力

为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可能遇见的新挑战,食品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多方面开展学生就业意向动态摸排,对学生求职能力提升需求进行精准分类,抢抓学生就业冲刺期。

食品学院创新推出“食”代启航学生就业工作坊,提供“一站式”求职服务。通过精准摸排需求,建立“就业意向动态数据库”,覆盖全院学生职业规划、技能短板、岗位期待等信息;精准分类培训,开设心理辅导、企业面试特训等专项课程,年均举办讲座20余场;精准对接企业开展“企业直通车”活动,组织毕业生赴企业参观座谈,零距离感受行业需求。崔海晨在工作坊学习后表示:“从简历优化到模拟面试,学院老师们提供了全流程指导。”

食品学院还整理出50强企业资源库3.0版本,掌握行业龙头企业招聘动向,为学生精准、高质量就业保驾护航。“我们将中国轻工业食品行业50强企业的招聘动向、校友分布、薪资水平等信息纳入进来,为学生提供‘企业图谱’。”张楠春介绍道,学生可以通过企业资源库了解心仪企业在学院的招录情况,甚至可以找到已就业的师哥师姐的信息,了解岗位适配性。

食品学院还以竞赛为抓手,搭建“课赛创”融合的实践平台。在今年的陕西省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决赛上,食品学院22级本科生林梁搏成以《学食品就是学做人 做食品就是做良心》为题,讲述自身志向——做一名食品质量管理师的故事,获得该赛道金奖。此外,食品学院与白象食品、大宋农业科技等企业联合举办“白象杯”创新创业大赛、“青海大宋杯”食品创新大赛等,鼓励学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实践。

数字赋能,提升工作实效

伴随着Deepseek等人工智能工具“火起来”,“AI风”也刮到了校招领域。在食品学院双选会招聘现场,不少学生都用AI工具优化自己的简历。

“面向求职学生,学院引入了AI简历生成及修改系统、AI模拟面试系统,同学们可以精准对接岗位需求生成简历,通过AI面试官精细打磨提升面试技能。”张楠春表示,食品学院入选了学校首批学生“领航计划”试点院系,探索建立学生网上成长档案,全方面展示学生就业能力、学习风格、专业能力、职业价值观、通用能力和职业兴趣,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求职优势和不足,做到动态调整补短板,助力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长沙市云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研科技”)产品线经理单鹏表示,在AI赋能就业工作体系建设上,云研科技搭建了全面且智能的平台,通过知识图谱、大模型等技术,对企业招聘信息与学生求职意向深度分析,构建人岗匹配模型,实现精准就业信息推送。“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动态更新数据。与食品学院各业务系统对接,实时获取学生学习成绩、实践活动等新数据;定期更新企业招聘信息库,保证岗位信息时效性;智能推送就业信息时,抓取学生专业核心课程、技能证书等专业特征,以及兴趣爱好、实习偏好等求职意向信息,与岗位的专业要求、技能需求、岗位性质等进行精准匹配,为学生推荐最合适的岗位。”

围绕“精准匹配”,食品学院将借助学校与云研科技搭建的就业大数据分析与服务平台,从学生入学起便开始收集其学习成绩、选修课程、社团活动、实习经历等多维度数据。等到毕业季时,平台就可以结合学生的求职意向调研以及在校综合表现,描绘出学生就业的精准画像供其参考。同时,通过对接平台,用人单位可以填写岗位所属行业细分领域、岗位技能要求、学科专业需求等,便于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职业规划精准选择。学院还将长期开展社会供需情况分析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研,为学生提供更具前瞻性的就业指导。

“企业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如专业课程成绩、项目实践成果等;学院则更强调学生综合素质成长,如生涯规划、学习能力提升等方面在档案中的呈现。”单鹏说道,通过大数据平台,将有助于建立企业、学院、学生三方的人岗匹配模型,构建学生职业发展的档案,多维度挖掘学生潜力。

此外,食品学院不断创新就业工作方式方法,发挥网络平台优势,提升就业管理服务效率。通过学院网站专栏、微信公众号、年级微信群等多种渠道,搭建各类平台,及时推送各类就业信息。“关于实习和招聘会信息,不仅可以通过学校的网站查阅,线上的就业群也会及时推 送。”崔海晨说道。

原文链接:http://www.cnfood.cn/article?id=1916843213894815746

中国食品报.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