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夯实人才根基 擦亮振兴底色

(农民日报 2023年4月6日)

image.png

合阳县新池镇南沟社区的葡萄种植基地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张宗勤教授(左四)和驻村第一书记张华海(左五)正在为农民指导葡萄种植技术。  资料图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见习记者  雷昱)日前,在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新池镇南沟社区富源现代农业园区内,57岁的肖万琴正急着去上葡萄种植培训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农’)的专家今天讲如何给‘阳光玫瑰’的叶子驱虫、施有机肥,我也赶紧去学一学。”肖万琴知道“阳光玫瑰”这几年卖得好,村里不少人都在种,但新品种“娇贵”,种植也有门槛,所以特别珍惜专家授课的机会。

近年来,合阳县围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以业聚才、以才引才,通过各项措施激励专业人才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贡献,也培养了不少像肖万琴这样的“职业农民”,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筑牢了人才根基。日前,国家乡村振兴局组织的“弘扬延安精神,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采访团深入合阳县、洛川县等地,从常态化的“新农人”培养,到引进高校资源进行结对帮扶,人才振兴的硕果正在两地悄然呈现。

退伍兵成了“土专家”

延安市洛川县是全国“苹果重镇”,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始终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不少农技人员通过学习实践,实现自身业务的转型升级。洛川县建森苹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育宏就是其中之一。

2019年,58岁的李育宏被评为洛川县“最美退伍军人”,作为一名曾参加过老山战役的英雄,他从1988年转业回到老家洛川县开始学习苹果种植,至今已有三十余年。“1991年,在自家6亩地里种第一批果树苗时,我下了很大决心。”他苦笑道,“那时候完全是个门外汉,不光不懂技术,选什么品种、如何挑选果苗更是一头雾水,连乔化树和矮化树的区别都分不清。”

“我们在发展苹果产业的同时,始终将果教融合、以果助教、以教兴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让更多优秀人才能在苹果产业中扎下根。”延安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宋李平说。

“我能有今天的成绩,多亏市、县两级政府的支持和培养。”李育宏由衷感慨道,“当年在县苹果生产技术开发办公室推荐下,去西农旁听三年,并自费到山东等地学习先进的苹果管理技术,书上的内容学了不少,但实际种植还是拿不准。”

“按照书上讲的,每年8月中旬至9月上旬是苹果树氮元素含量的临界期,这时给果树施底肥,刚好能接着上年氮元素的营养断层期。但此时苹果正值膨大转色期,无论是沟施还是穴施,都可能会造成果实损伤,因此经常等到11月左右才补充氮肥。”李育宏说,“我自学考取了高级农艺师资格证后才明白,营养断层才是对果树最大的‘杀伤力’。每年7月至9月,恰好处于苹果花芽分化的关键阶段,不及时给果树输送营养,不仅会导致当年产量减损,更会影响果树第二年甚至第三年分化的花芽量。”

现在李育宏不仅帮自家果园成功挂果,提升苹果管理技术的同时,自己也成了一名“土专家”。2022年,除了自家14亩苹果收入15万元,他还在洛川县金益农生态有限责任公司担任技术总监,为县里不少老园改造提升提供技术指导。与此同时,李育宏还是一名担任“苹果经纪人”和农资经营者,年收入超过40万元。

目前,延安市严格落实县、镇、村年度“2—4—6”培训制度,年均培训果农15万人次以上。与西农、延安大学、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开展合作,年培养具有中高级职称的职业农民1200人以上,切实发挥了人才在产业发展中的支柱作用。

结对帮扶种出“致富果”

在合阳县新池镇南沟社区富源现代农业园区内,葡萄种植大户秦红康又把刚建好的大棚检查一遍,一排排“阳光玫瑰”承载了他不小的期望:“西农的专家说,收获期葡萄最怕‘秋淋天气’,所以今年赶紧搭起了避雨棚和冷棚,希望能有个好收成。”

2008年以来,新池镇南沟社区党支部为增强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采取集体经营、股份经营、承包经营等多种模式,建立以红提葡萄产业为主的综合性农业产业园区——富源现代农业园。

“过去在煤矿辛苦工作一年,才挣三四万元,还落下一身病。后来村里鼓励大家回乡种葡萄,我第一时间就回来了。”村民秦德红告诉记者,“我承包红提种植也有五六年了,去年20亩地赚了15万元,日子稳定多了。”

虽然南沟社区的葡萄产业发展迅速,但技术壁垒并非完全消除。西农派驻新池镇南沟社区第一书记张华海说:“村里葡萄产业仍存在栽培模式不合理、效益低下、果实品质不高、特点个性不突出等问题,跟不上市场对葡萄消费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为挖掘合阳县域产业优势,探索做特做强优势产业路径,县政府依托西农定点帮扶优势,形成“三团两站一队”模式,从现代化农业技术、农业设施和人才培养三方面入手,开启特色葡萄产业创新高地的建设。

“我们依托高校力量,先后设立‘红提葡萄专家工作站’‘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合阳县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葡萄推广站’等平台。”张华海说,“除了把新技术引进来,还及时提升葡萄产业的设备设施水平,建设高效节能智慧冷棚,配套水肥一体化系统、补光系统、迷雾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等。”

同时,南沟社区还借助西农的专家资源,邀请小麦、葡萄、红薯、微生物发酵等农业产业领域的30多位教授到南沟调研,定期为村民开展技术培训。

“选苗、栽植密度、架杆、覆膜栽培、水肥促长等技术,和‘红地球’可不一样,尤其是白腐病防治对葡萄成活至关重要。要是没有专家教技术,葡萄种不好,我也赚不了这么多。”秦红康告诉记者,“今年又扩种了,去年亩产3000多斤,一斤卖10元,15亩‘阳光玫瑰’卖了45万元。”目前,南沟社区已培养28名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周边500余名群众农业技能水平,真正将农业技术留在了田间地头,让南沟地头结出了“致富果”。

俱乐部里有了“农技专家”

针对基层发展普遍面临的引才难、留才难等突出问题,陕西多地立足县域发展需要和人才成长需求,积极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县里出台了《合阳县人才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合阳县乡村振兴局局长董亚斌告诉记者,“特别是通过资金支持和平台建设,为各行业领域专家人才、能人乡贤创新创业、发挥才能提供了平台和保障,探索脱贫地区人才服务发展的新路径。”

“为更好培育人才,保证人才政策落地,县里设立人才发展专项基金1000万元,还专门打造‘古莘智库’平台培育高素质农民,对入选省级、市级的高素质农民,一次性分别给予5000元、2000元奖励。”董亚斌说。

截至目前,合阳县已建成特色农业专家工作站5个,发放建站科研补助55万元;已建立远志、红薯、牡丹3个县级专家工作站,发放建站科研补助15万元;引进西农研究生助力团优秀人才10批次165名;招引高层次和紧缺特殊专业人才9人。

延安也出台了《引进高层次人才三年行动方案》,实施院士“双百”工程,建成院士工作站40个、引进院士43人;引进培养博士368人。建成各类科技创新研发平台282个,吸纳各类优秀人才4300多名,引进龙头企业40多家、创业团队200个。

洛川县苹果生产技术开发办公室主任屈军涛告诉记者,2018年3月18日,李育宏和一批洛川县的种植大户在永乡镇冯家村成立了“洛川苹果俱乐部”,在探索推广洛川苹果种植新模式的同时,也搭建平台,培养更多人才一起拓展苹果事业。“我们除了政策宣讲、送技入乡,还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农技推广的新方式。”屈军涛说,“洛川的科技服务体系已经实现县、乡、村全覆盖,但这种自上而下的传播,对果农来说终归是被动的,俱乐部就是为了让更多果农成为农技专家,大家一起钻研、探索,提高苹果种植技术,从而去扩大洛川苹果的影响力。”

每年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上,俱乐部会员都会开展技术交流和新品种推介活动。这些展示活动让越来越多的种植户成了技术指导员,向更多农户输出洛川苹果种植技术和标准。

“有一位会员为外地果园提供修剪指导,40天时间赚了8000元。”屈军涛介绍。目前,俱乐部约有100名会员成长为技术骨干,受聘为外地果园提供技术服务,开拓了新的收入来源。

原文链接:https://newapp2.farmer.com.cn/share/#/news_detail?contentType=5&contentId=39424&cId=0&fromFlag=2&tencentShare=1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