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西农青年“推普+”多元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三秦都市报 2025-09-04)

9月4日,记者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悉,由该学院和农学院师生组成的“语润丝路石榴同心”志愿服务队,利用暑假时间跨越两千公里前往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开展推广普通话(以下简称“推普”)志愿服务活动,以“推普+”多元模式助力阿克塞乡村振兴。

“推普+团建”共话校地对接推普“新课题”

前不久,一场特殊的党团组织生活会在当地开展。会上,团县委书记库姆斯剑对远道而来的西农师生表示诚挚欢迎,充分肯定推广普通话对民族地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带队老师、西农马院党委副书记王家武介绍了活动目标和整体安排,希望深化校地对接,实现推普助力阿克塞与校地青年成长“双向赋能”。双方就推普形式、覆盖范围等内容展开了深入交流,并就“西部计划”项目进行了探讨,明确了线上线下融合推进的工作思路,为后续打造校地长期共建项目奠定坚实基础。

“推普+文化”拓宽民族文化传播“新语路”

团队前往“全国双语学习特色村镇(实践基地)”阿克塞县阿勒腾乡、阿克塞哈萨克族民族博物馆,以“推普+文化调研”为目标,了解哈萨克族在阿克塞发展的历史文化。

西农志愿者认真聆听乡党委副书记阿斯拉提介绍当地双语教学、普通话推广模式创新举措及民生服务的成果,聆听博物馆讲解员介绍当地民族文化和非遗特色展品。团队成员认真聆听,积极学习阿勒腾的好经验,认真感悟阿克塞与哈萨克族的历史文化发展,并就普通话推广与当地文化传播的结合进行了积极探讨,为阿克塞地方文化的传播探索路径。

“推普+生活”搭建便利百姓生活“新桥梁”

西农大志愿者走进社区和农牧民家中,走村入户开展推普工作。哈萨克族志愿者发挥双语优势与农牧民亲切交流,了解牧民、居民生活中使用普通话情况;开展健康知识宣讲,用通俗语言讲解食材名称规范发音、营养术语准确表述;现场发放双语翻译手册、健康宣传手册等,让推普服务贴近民心与民生,为群众生活便利化搭建沟通桥梁。

“推普+教育”激发孩子未来成长“新希望”

在阿克塞中小学校,西农大志愿者积极开展“推普+青少年语言文化素养”“我心中的大学”等主题活动,将普通话发音训练、毛笔书写体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宣讲等巧妙融入趣味游戏、科普宣讲等,引导学生们在玩乐中学习标准发音、掌握书写技巧、了解大学特点。小朋友踊跃参与,气氛活跃,有效激发了孩子们对普通话和中华文化的兴趣热情,激发了热爱学习、逐梦成长的动力。

“推普+惠农”增添地方农业生产“新力量”

西农大志愿者把推普课堂搬到蔬菜大棚,在“推普+惠农”的深度融合中践行学以致用的初心。

志愿者与菜农交流作物种植经验时,采用普通话助力信息传递,摸清菜农解困需求,农学院的志愿者发挥专业特长现场解答部分农业技术问题,双方还就发挥西农科研力量解决阿克塞农业病虫害防治等难题开展探讨交流实施方案,彰显推普助农力量。

此次推普活动让志愿者深入了解到阿克塞的民族文化根脉,深刻认识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促进民族文化传播、改善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偏远地区百姓生产沟通渠道等方面的有力支撑作用。未来,团队将延续“推普+”多元模式,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赋能乡村振兴的种子。

原文链接:https://qinwen.sanqin.com/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7010/11318267.html?isShare=true

未命名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