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新闻 2025-05-13)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撬动高产稳产的核心。什么样的小麦品种符合今天的农业需求?答案就在田里。
5月9日至11日,2025年全国(杨凌)小麦新品种观摩活动在陕西、河南两省举行。来自高校、科研机构、种业企业和农业部门的代表走进麦田,“检阅”小麦新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
在渭南市观摩点,与会人员仔细查看西农162、西农962、伟隆169等小麦品种长势。在河南省南阳市、许昌市观摩点,与会人员现场观摩西宛151、西农511、西农161等小麦品种的田间表现,了解品种的运作及栽培管理情况,并召开品种推广会。
五月的中原大地,麦浪滚滚、满目金黄,麦香扑面而来。南阳市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广阔的试验示范基地,为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5月10日观摩活动走进南阳市,“西宛151”的试种表现让众多与会人员感到惊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阳小麦试验示范站首席专家、该校农学院院长李学军介绍,西宛151品种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南阳市农业科学院共同选育,2024年通过国家审定,在提高我国小麦主产区产量及改良品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位种植户坦言:“我和同行都很看好这个‘明星’品种,在田里看过它,其他品种就难再入眼。‘西宛151’是用数据站稳脚跟的‘实力派’。”
5月9日至11日,2025年全国(杨凌)小麦新品种观摩活动在陕西、河南两省举行。图为与会人员参与“西宛151”观摩研讨会。
“2015年我们与南阳市政府合作共建南阳小麦试验示范站,十年间学校选派了一批优秀的小麦育种专家,与南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团队扎根田间地头,紧密协作,终于成功选育出西宛151这一高产抗病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李学军介绍,该品种抗寒性、抗旱性好,适宜在陕西、河南、安徽等高中水肥地块进行早中茬种植,为一些小麦产区因病虫害多发等因素导致的单产不高、品质不优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5月9日至11日,2025年全国(杨凌)小麦新品种观摩活动在陕西、河南两省举行。
“西农511品种已连续两年入选全国农业主导品种,在河南、安徽、江苏等省份大面积推广种植超4000万亩,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5月11日,在河南省许昌市举行的西农511品种观摩会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刘天军说。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是实现科技兴农的关键。刘天军表示,该校将持续创新推广模式,加大科研投入,深化校地合作,建立健全良种良法配套的推广服务体系,让广大农民群众更快地掌握新品种种植技术,助力更多优良品种在广袤田野上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