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精准施策促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陕西网 2025-07-0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通过精准施策和分类指导,推动不同岗位、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党员在学思践悟中激发动能,汇聚起全员参与、全程发力、全面覆盖的生动局面。

师德铸根基,创新促发展

学校教学科研党组织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魂、教育教学为本、服务社会为要,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教学科研、服务国家战略的强劲动力。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举办师德师风实务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高层次人才理想信念与人才安全研修班、“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网络研修班等,利用“四有导师学院”开展常态化培训,让教育家精神浸润教师心田。开展师德先进集体、师德先进个人、优秀导师、优秀导师团队等评选,用身边榜样引领教书育人风尚。党员教师康振生院士科研团队先进事迹在中央电视台宣传,1人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1个家庭入选全国2025年“最美家庭”,形成“学有榜样、行有镜鉴”的良好氛围。筑牢学术诚信底线。以周三政治理论学习为抓手,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典型案例参考学习材料汇编》等;建立财务特派员制度,常态化开展科研经费规范使用政策宣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为教学科研提供坚实的纪律保障。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西农奶山羊、元生爱特奶绵羊等畜禽新品种,西农579、西农1155、西农156等11个小麦品种实现新进展;围绕旱区农业发展建言献策,2篇政策咨询报告获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征集“一带一路”科技减贫先进适用技术成果8项,在上合农业大师班、巴基斯坦农业“千人计划”培训班、中国—中亚旱区农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工作中主动作为,贡献西农智慧。

办事有力度,服务显温度

学校管理服务部门党组织以“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作风,从思想认知、服务理念、制度机制上找根源、抓整改,让师生在每一次服务中感受温暖,在每一项改革中收获幸福。一是深化思想认知。将作风建设融入干部教育全过程,让干部在“知敬畏”中明规矩,在“学榜样”中找差距。以《明规守纪手册》为教材,以《永远吹冲锋号》为镜鉴,组织干部参观廉政文化展厅、秦岭保护“一站三中心”、杨震廉洁教育基地等,筑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防线;二是践行服务理念。以“全流程服务”和“智慧化平台”为双翼,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职能转变。构建“就业指导—岗位推荐—跟踪帮扶”全流程服务体系,举办招聘会200余场,提供岗位10万余个,为毕业生铺就就业“快速路”;优化“一网通办”平台,集成211项业务,实现“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针对特殊群体,推出预约上门、全程陪同等“适老化”服务。同时,从体重管理门诊到咖啡书吧,从食堂改造到加装盲区路灯,一项项“微改造”彰显着“以师生为中心”服务理念。三是激发实干担当。将重大任务作为干部成长的“磨刀石”,选拔24名青年教师到管理部门挂职,选派9名干部参加援疆援藏,组建专项工作专班等,让干部在基层一线、艰苦地区经风雨、见世面,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储备生力军。四是强化建章立制。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制定修订《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办法》《党支部工作考核办法》《“三定”工作实施方案》《专项资金负面清单》等20余项制度,将个案教训转化为制度“防火墙”,实现作风建设从“治标”到“治本”的跨越。

铸魂育新人,担当展青春

学校学生党组织结合推动学风建设、党建带群团建设、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团结引领同学等,组织学生党员在党性锤炼、学风建设、社区服务中当先锋、作表率。创新“党委书记领衔讲、支部书记覆盖讲、党员骨干深入讲”机制,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带头讲授示范党课,带动形成“头雁效应”。开展“科研诚信”主题党日、“作风建设”微党课大赛、“节约文化进课堂”等活动,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涵养优良学风。强化示范引领。结合“一站式”学生社区四级网格化管理模式,成立学生社区功能型党支部,实现“支部建在楼栋、作用发挥在宿舍”。开展“亮身份、践承诺、树形象”主题实践等活动。

退休不退志,余热践初心

学校离退休职工党组织充分激发离退休职工党员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让他们发挥示范带动、传帮带作用,在服务学校建设发展大局中实现人生价值。开展“红色家书”征文活动,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以实际行动带动身边师生、亲属子女崇德向善、遵纪守法。赋能铸魂育人。充分发挥离退休职工党员传帮带作用,特邀党建组织员深入师生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辅导;“银龄辅导员”创新开展“离校最后一课”,将毕业教育升华为职业启蒙教育;“银龄教授报告团”开展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报告;100余名老教授担任教学督导员和实验室安全督导员;17名银龄教师参加支援西部计划用毕生所学支援边疆,释放“银发动能”。发挥智库作用。成立老专家科技服务协会,建立“田间诊所”“云端问诊”双通道服务机制。400多名专家利用专业技术扶持区域主导产业,合作建成6个助力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基地、11个“专家工作站”等,主要承担杜仲、元宝枫等10多个校企校地合作项目,开展科技攻关和农业技术指导培训,持续在乡村振兴的一线发光发热。(供稿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者:胡巧娟、薛曾辉、李剑波)

原文链接:https://www.ishaanxi.com/c/2025/0708/3461579.shtml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