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发布 2025-10-31)
大家好,我是赵雨菲,一名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农”)生命科学学院的博士研究生。
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东北姑娘,却在八载春秋的浸润中,将嘹亮的秦腔刻入乡音,让羊肉泡馍的暖意融进血脉。陕西,这片厚重的黄土地,早已成为我挚爱的第二故乡——我在这里挥洒青春,也在这里蜕变成长。
作为涉农高校的学子,“知农爱农”的情怀担当早已在我心底深深扎根。本科毕业那年,我和无数西农前辈一样,选择了与祖国西部双向奔赴,成为一名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
在渭南市澄城县支教期间,与35名学生朝夕相伴的三百多个日夜,一千多次站上讲台的历练让我迅速成长,收获了“教学新秀”“教学质量提升二等功”“五校联评第一名”等荣誉;我们的支教分队也被澄城县授予“青年五四奖章”,并获评“最美三秦西部计划志愿者团队之星”。支教结束后,我带着对学生的不舍和西部大地滋养出的朴素智慧重返校园,开启研究生生活。回望来路,我不禁感慨:那些在风雨中不曾停下的脚步,最终都化作了坚实的脚印,支撑着我继续前行。
在我看来,潜心科研就像一场盛大的延迟满足,很多研究需要以年为单位的全心投入,却未必能有与付出成正比的收获。这种对心态和能力的磨砺,或许正是科研工作的魅力所在。毕竟,使唐僧成为唐僧的不只是那些经书,更是那条取经的路。
黄土地上的星光与实验室里的灯火交相辉映,而我也在基层的泥土中感受个人成长与时代脉搏的同频共振。扎根在黄土沟壑间,去理解何为“民生之多艰”;守在田间地头,去窥见一颗种子如何关联千家万户的饭碗;置身“沾泥土、带露珠”的实践现场,去寻找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症结。
面向未来,我将恪守“诚朴勇毅”之校训,永葆“农为国本”之初心——既要有“观测显微镜下表征变化”的细致,也要有“守护千里沃野丰收画卷”的担当;既能在寂寞的实验室中坚守,更要在乡村振兴的热土中作为,在祖国西部广袤大地上书写绚丽多彩的青春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