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新闻 - 走进农林科大

风情万种博览园

  从学校南校区大门向北步行数十米,便到了全国闻名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

  博览园是学校新校区建设中的一个重点项目,2006年11月全面建成并向社会开放。它以昆虫馆、动物馆、土壤馆、植物馆、中国农业历史馆5个专业博物馆为主,辅以蝴蝶园、植物分类园、树木园及多个种子资源圃,通过多种现代化展示手段和丰富的标本、模型、实物、文物展览,形象、系统、科学地向人们介绍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昆虫、植物、土壤知识和农业科技史,传播农业文化和科学知识,展示我国农业科技和生物技术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

  进入博览园大门,在迎门矗立的后稷雕像右后方,你会看到那个巨大的“瓢虫”。这个“瓢虫”,就是在国内外享有赫赫声名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

  昆虫博物馆是在著名昆虫学家周尧老先生及他的同事几十年标本积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已成为昆虫学研究、实践教学、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被命名为“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昆虫博物馆里最引人入胜的展区是蝴蝶展区。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世界上几乎所有最珍贵、最美丽的蝴蝶标本。比如,中国的国蝶金斑喙凤蝶、巴西的大蓝闪蝶、马来西亚的国蝶红颈鸟翼凤蝶、印尼的国蝶绿鸟翼凤蝶、哥伦比亚的国蝶塞浦路斯闪蝶、澳大利亚的国蝶天堂凤蝶、瑞典的国蝶鹤顶粉蝶、美国的国蝶君主斑蝶、日本的国蝶大紫蛱蝶……这些体态优美、色泽绚丽的蝴蝶肯定会让你瞠目于那成群的自然美之中,让你感觉自己的语言突然变得贫乏。蝴蝶展区堪与珍宝嫓美的蝴蝶要数光明女神蝶,它主产于巴西,“身材”婀娜,双翅展开时如孔雀开屏般绚烂,且每只标本的售价也令人啧舌,竟高达36万元人民币。
美丽天成,固然令人赞叹,用美丽做伪装,也是昆虫的本领之一。在昆虫馆里,你可以见识到昆虫们各种各样的神奇伪装术。比如椿象,这个名字很是忠厚的昆虫,身体的色调几乎和大地、树皮的颜色一致,极不易被发现;叶蝉,为了防止天敌捕食,它竟可以将自己伪装成有毒刺的胡蜂,太绝了;尺蠖,停在树杈上一动不动,几乎与树融为一体;竹节虫更有绝招,它无论从形态到颜色,都和竹枝“别无二致”;枯叶蝶正面很漂亮,可是两个翅膀一合,竖起来就像一片枯树叶……这些堪称经典的伪装术,仅在展台上就骗过了无数参观者的双眼,那么在实际中呢?你去想吧!不过有一条是肯定的,昆虫的伪装术,确实给我们人类高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

  昆虫博物馆二楼,还有一个专题展览,介绍了昆虫博物馆的创始人周尧老先生的传奇人生。值得一提的是,周尧老先生生平事迹展览是他还在世时就向公众开放了,这或许是名人介绍类展览中绝无仅有的。

  出昆虫博物馆向南,与它并排的那座牛头型建筑是动物博物馆。动物博物馆和昆虫博物馆在建设过程中得到了香港邵氏基金会的资助,所以又合称“逸夫科技馆”。在这座建筑面积4300多平方米的牛头型建筑里,珍藏着8000余件珍贵的动物标本。

  动物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披毛犀骨架。披毛犀生存于距今240万年至1万年间的第四纪更新世的中期至晚期。为了展示披毛犀当年的实际形象,博物馆还展示了一头仿真披毛犀。按一下电动按钮,这头牛则会晃动脑袋,并发出“哞哞”的叫声,既形象又生动。  

  在披毛犀目光的前方是动物馆宠物展区,展出有鹦鹉、绿鬣蜥、亚洲雨林蝎、巴西彩龟、仓鼠,各种各样的海水鱼和珊瑚等。而在生命的起源和进化展厅,你则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动物化石。

  有个成语叫“指鹿为马”,1983版香港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也曾迷倒了几代人。在动物馆珍稀动物展厅,你可以亲眼见到赵高“指鹿为马”的鹿和郭靖弯弓射大雕的雕。此外,诸如金丝猴、大熊猫、朱鹮、羚牛“秦岭四宝”和藏羚羊、棕熊、黑鹰、鸵鸟、锦鸡、牦牛、金钱豹、秃鹫、水鹿、黑颈鹤、野骆驼、裸鲤、丹顶鹤等有西北地区特色的珍稀动物的标本也会让你大开眼界。

  动物博物馆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为一体,你既可以走马观花浏览化石、珍稀动物标本,也可以驻足停留,详细了解动物训化养殖与人类文明发展简史、动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畜牧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成熟适用技术和胚胎工程等高新技术的研究成果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植物博物馆和土壤博物馆合并在一座建筑中,位于动物博物馆的西部。植物博物馆是在学校植物研究所标本馆基础上建成的,珍藏有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采自我国西北、华北、西南等地的55万余件植物标本,是我国西北地区收集最全、规模最大、建馆历史最长的植物标本馆。

  如果你有兴趣了解植物的历史,解说员会对你这样介绍:植物的历史有多长呢?如果把地球的历史压缩为一天,最早的植物出现在当天凌晨3点40分,到了晚上9点57分才出现了苔藓植物,一个小时后出现了有花植物,而人类是在这一天的最后20秒出现的。

  土壤是地球的“皮肤”,是动植物生存及生长的载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维系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对土壤有着崇拜。北京中山公园内著名的“五色土”社稷坛,就是古人对土壤崇拜祭祀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博览园的土壤博物馆,你可以科学地了解“五色土”——东青、南赤、西白、北黑、中黄——我国土壤的分布情况。

  土壤博物馆里有一块巨大的中国土壤地形沙盘,这块沙盘细致表现了中国版图内各种土壤的分布格局。如果说五色土使你知道了土壤的分子构成,那么这块中国土壤地形图则使你急切地想知道自己家乡的土壤特征。有机会的话,一定要来这里认认自家的土壤形态。

  昆虫、动物、植物、土壤四个博物馆为参观者展示了一个除人类之外的地球生命形态,位于博览园最西侧的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则向人们展示了人类,特别是中国,作为东亚农业文明起源的中心和世界农业文明的核心,在漫长的农业历史发展中取得的辉煌成就。

  从4000多年前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始,杨凌就成为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 #p#分页标题#e#

  在农史馆,你可以了解到以夏、商、周三代为主的黄河流域农耕文明和以汉唐时期北方为主的农牧文明以及江南水乡别样风情的农渔文明。中国农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也与世界各地进行着广泛的传播与交流。稻米之路、丝绸之路、海交之路促进了中国与朝鲜、日本及东南亚的交流融通。置身于农史馆,看着那些古老的农作器械,端详着那静静的石磨石碾,你会不会有透过时光隧道回到了古老年代,看到先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场景的感觉呢?

  连续参观完5个博物馆,你可能觉得有点累,不妨在园子里转转,让美丽的景色消除你的丝丝倦意。

  被花草树木覆盖的外景园林是博览园的又一重要构成部分——树木园。早在1984年,学校就开始着手树木园的建设,2006年又将其迁入博览园。新迁建的树木园包括珍稀植物园、柿树园、核桃园、猕猴桃园、药用植物园、桑树园、枣园、葡萄园、桃园、苹果园、梨园等,树木种类达到500余种,形成了具有农林特色的树木专类园,成为植物多样性保护和引种驯化的重要基地。2007年11月8日,澳大利亚驻中国大使馆贸易委员会商务参赞桑俊先生、澳大利亚植物土壤学专家罗伯特·文森先生将赠送给学校的两株滨藜栽种在这里,既种下了中澳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又为树木园增添了一个新的品种。

  对内为教学科研服务,对外进行科学普及文化交流,学校博览园承担着双重功能。因此,学校对其规划、建设和发展非常重视。至今,博览园的建设远远没有结束。随着条件的改善,工作的深入,博览园的陈列,不论标本还是实物,都会不断地变化。但无论春夏秋冬,博览园总是以它纷繁的色彩和万千的姿态向参观者展示出它迷人的风情,令人流连忘返。

  
博览园全景

 
百蝶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