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新闻 - 与引进人才面对面

与引进人才面对面:单卫星: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回归农林科大

  编者按 为给我校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这个长远奋斗目标的实现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2004年,学校启动实施了人才强校战略。作为人才强校战略实施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学校下大力气从国外引进了一批优秀人才。这些人才是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服务学校科教事业发展的?本网特开设专栏《与引进人才面对面》,带领师生一起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工作进展,感受他们的学术态度和人格魅力。

单卫星: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回归农林科大

  本期人物:单卫星

  教育背景:1985—1995,就读西北农业大学,先后获农学学士、农学硕士、理学博士学位;1996—2001,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博士后。

  研究经历:1996—2001,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从事大豆疫霉菌的无毒基因克隆和毒性变异机制研究;2001—2006,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从事卵菌致病机制和下一代杀菌剂靶标鉴定等方面的研究。

  “学校领导的人格魅力和对人才的那种强烈渴求让我深深地感动,这里又是母校,来这儿工作是我最好的选择。”从杨凌跨出国门,在国外学习、工作、生活了10年并且在事业上取得不凡成绩的单卫星,被学校独特而诚挚的人才引进方式所打动,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2005年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回到和他有着不解之缘的母校工作。

  “我的科研工作,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探析植物患病的原因。”惜时如金的单卫星教授,衣着简洁随意,试图在和记者约好的一小时内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他涉及分子生物学和基因遗传学的研究工作表述出来。

  在植物病理学方面拥有雄厚研究基础和经验的单卫星,回校以来在短短两三年间,除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外,还拿下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我国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群体遗传结构及Avrlb无毒基因的毒性变异机制”、“烟草疫霉菌的一个结构独特的质膜氢离子通道蛋白基因PnPMAl在致病中的作用”,科技部973子课题——“疫霉菌侵染作物的分子基础”,农业部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西北地区马铃薯晚疫菌致病型研究”共4项科研课题。

  从事疫霉菌群体遗传、致病机制以及疫霉菌—植物互作的分子遗传学基础研究工作的单卫星,在疫霉菌的分子遗传操作领域处于国际前沿水平,此外还构建了寄生疫霉菌一个高质量的大片段基因组文库、鉴定了一批病菌无性阶段发育特异的基因。

  目前世界上只有5—6个实验室曾发表过涉及疫霉菌遗传转化研究的文章,单卫星以第一作者发表的文章有4篇被SCI收录。截至今年2月底,他近年的研究论文被他人引用72次,单篇被引用最高次数为43次。

  “疫霉菌遗传操作和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稳定、高效的分子遗传操作方法,改进和提高遗传操作方法,有助于全面认识病菌侵染植物的分子机制。”回校后,利用自己建立的遗传转化体系成功地转录失活了几个疫霉菌目标基因,并且利用标记基因,将基因沉默效率从5%提高到17%的单卫星,正在积极地尝试进一步提高寄生疫霉菌的基因沉默效率。

  依托学校生物技术大平台,单卫星的各项科研工作都在有计划地进行着。“我们还确证了寄生疫霉菌与模式植物拟南芥的亲和互作体系,启动了鉴定和分离疫霉菌的植物作用靶标基因研究,这项工作的开展将有望揭示植物与卵菌互作的分子识别机制”。单卫星介绍说,“我们假设植物靶标基因的失活可能会使植物表现‘免疫’反应,目前在这一前沿领域取得可喜进展,我们的研究工作正在积极地推动寄生疫霉菌成为卵菌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个模式种。”

  目前,除了自己挚爱的研究工作,单卫星还承担着涉及植保、生命、农学的10多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每年指导多名本科生的毕业实习工作。他指导本科实习生测试了14个烟草品种对23个寄生疫霉菌菌系的反应,确认了烟草与寄生疫霉菌之间存在特异性互作,为进一步分析寄生疫霉菌寄主特异性的遗传基础奠定了材料基础;指导研究生建立了利用SCOTS方法从染病植物组织中富集病菌转录产物的具体方法。

  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参照国外研究生培养方法,单卫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自己的学生制定了一套独特的培养方案。他每周一晚上坚持举行实验进展汇报活动,由研究生轮流主讲、提问、讨论,在这个质疑答辩碰撞的过程中及时给予方向性指点,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思路和方案;他从课堂、大作业、试卷三方面对研究生进行严格考核,试卷没有现成的答案可寻,大作业涉及文献查阅、实验设计、研究方案等内容,三个研究生一组共同完成一个题目,他抽出专门的时间一个小组一个小组地约谈。“在学生的考核过程中,我可以清楚地知道他们有没有下工夫,问题在哪里。这样做有两个目的,第一,教会他们端正的学术态度,科学研究要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不跟风,不浮躁;第二,节省学生的时间,让他们能最大程度地利用研究生学习机会,接受一个作为科技工作者必备的系统的科研训练。”

  对单卫星的敬业和认真,他的助手和学生都有着相同的感受。“我来的时候,他的办公室门是开着的,走的时候他的门还是开着的。”权军利,我校2006届作物遗传学博士毕业生,作为单卫星教授的专职助手而进驻病原——植物互作实验室与单卫星教授一直工作在一起。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植物保护专业考入我校的06级硕士研究生殷丽华说:“我们在听国内外一些相关学术报告时,经常会觉得很多信息和内容都很熟悉,此刻会真切感受到单老师所付出的心血,他平时讲的专题很全面,传递给我们大量的信息和知识。”06级博士研究生刘君说:“他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敬业认真的工作作风,精巧的科研构思和设计,严格的科研训练等都让我们获益匪浅。”

  “我是回到母校工作,我的根在这儿。我愿意尽我所能推动植物病理学科的发展,保持自己的研究领域处于国际前沿水平,带领培养出一批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才。”单卫星诚恳质朴的语言,表达出了他从海外归来助推母校发展的一片赤子情怀。

责任编辑:杨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