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网站 - 科学发展 - 处级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践行科学发展观努力作好内部审计工作

践行科学发展观努力作好内部审计工作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

审计处处长   杨玉科

  我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在按照校党委的部署,紧张、有序的向纵深推进。通过最近对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系统学习以及听领导、专家讲课、辅导,我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要点、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最近我们对近几年学校的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实务开展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梳理,并与财务、基建、后勤、资产经营公司等相关单位和处室进行了较深入的交流和调研,进一步认清了当前学校内审工作所面临的任务和挑战,理清了未来审计工作的思路和指导思想,也找准了当前审计工作缺陷和不足。结合我校的审计工作实际,我体会要学习贯彻好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搞好结合,把科学发展观融入到各项审计工作之中。

  一、我校当前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校正着力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校事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改革和发展机遇。我们的审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也对我校的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教育经费投入渠道的增多和总量的增长,加大了学校内部审计为防范教育资金风险服务的职责。学校审计工作在教育经费快速增长、经济活动日趋复杂的形势下,面临着如何更有效地规避教育资金风险、保证教育资金的安全完整、维护国家和学校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责任;二是教育发展模式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转变,加大了学校内部审计为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服务的职责。我校教育经费逐年增长,但资源稀缺性和需求的不断增加,教育经费仍显得十分紧张,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这种矛盾。目前我校大规模的扩招和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已趋近尾声,因此,教育的发展模式势必由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逐渐转向内涵发展上来。如何提高教育经费和学校资产的使用效益,提升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是需要我们下功夫研究探索的重要问题;三是学校刚刚召开了年度党风廉政工作会议,张光强书记对新时期学校党风廉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明确的要求。因此,深入推进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也对学校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由于制度、体制和机制等方面不够完善,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不健全等原因,高校内部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和问题。在教材图书、物资设备采购、工程建设、和专家领办的企业等领域,近年来还存在一些操作不规范、不合理、不经济甚至不合法的现象。这也警示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学校内部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及时有效地规范内部管理,堵塞漏洞,从而防止各类违规问题及职务犯罪等现象发生。

  二、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校内部审计工作

  挑战与机遇并存。学校发展的新形势,让我们去思考如何通过内部审计去防范资金风险,规范学校管理,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审计而审计、孤立片面地去对待,是不能奏效的。只有用科学的发展观作为指导,全面地、系统地、辩证地分析研究这些问题,才能够使之得到妥善解决。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筹学校的内部审计工作,牢固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全面履行审计职责,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逐步推进学校内部审计工作从以真实性、合法性为导向的财务收支审计向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和绩效审计转型,促进我校内部审计的科学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校审计工作贯彻“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群众最为关心、学校师生最为关注、领导最为关心、工作最为迫切的问题放在审计工作的第一位。在实际工作中就是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任务、将重大事项以及涉及师生利益的焦点、热点问题确定为审计对象,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使审计成为国家及学校利益的维护者,各级领导科学决策的参谋者,各项工作改革发展的促进者,各种经济违规行为的查处者。我校审计工作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到审计实践中去,最重要的就是要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

  1、正确认识真实、合法与效益的关系,树立绩效审计意识。新形势下一些资源的使用虽然合法,但没有充分发挥其效益,因此,内部审计的监督和着眼点,一定要放在促进部门和单位加强管理和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上,绩效审计是我校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树立绩效审计意识,并非摒弃真实和合法性,真实合法审计是绩效审计的基础,离开了真实性、合法性,绩效审计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另外,绩效审计目前还缺乏一个系统、完整的整体思路和发展规划,缺乏可操作性的指南,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并加强和兄弟院校的学习交流。我们要始终把加强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审计监督作为部门的中心工作,在审计中不仅要关注教育经费的真实性、合法性,还要更新观念,改进方法,积极探索,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向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现代审计转型。

  2、正确认识宏观与微观的关系,树立宏观意识和全局意识。内部审计是对我校内部的经济活动实施监督,属于微观经济范畴;作为综合性经济监督部门,要实现服务学校的目标,必须注意从宏观层次上发挥审计监督作用,要树立宏观意识和全局意识。在审计实践中,我们不仅要善于从微观着手,在具体审计工作中捕捉有关信息,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更要善于从宏观和全局着眼,把握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熟悉学校的发展规划,明确工作的总体方向和目标;既能从微观的层面准确、高效地摸清被审计单位有关情况,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又能从宏观和全局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有利于完善管理、服务决策、促进发展的审计成果。

  3、正确认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树立服务意识。监督是审计工作的基本职能,监督是手段,服务是宗旨。揭露问题固然是审计的第一职责,但我们决不能为监督而监督,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一审、二帮、三促进的作用。通过揭露问题进一步分析各种问题的性质和产生的根源,从源头上提出防范的措施和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加强制度建设和风险意识,提升管理水平,使审计“服务师生”的作用得到更高层次的发挥。我们要着眼于服务,着手于监督,通过扎扎实实的审计监督,来实现监督与服务的有机结合,真正做到寓服务于监督之中。

  4、正确处理依法审计与客观公正的关系。这就要求内部审计把依法审计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在坚持依法审计严肃性的同时,更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客观公正地处理问题。

  5、正确处理审计数量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内部审计一定要科学合理安排审计计划,严格控制审计质量,有效防范审计风险,努力达到审计数量与质量的高度统一,实现审计工作效益的最大化。

  6、正确处理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审计部门要大力倡导文明审计,转变工作作风,讲究职业道德,遵守审计工作纪律,依法行使权力,用良好的审计形象,去赢得领导、被审计单位的理解支持,创造和谐的审计工作环境,实现审计工作“四个满意”:即领导满意、群众满意、审计自己满意、被审计单位满意。

  (二)坚持全面、协调发展,推进各项审计业务工作

  学校审计工作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全面”就是要将学校所有经济活动纳入审计范围,全面履行学校内部审计职责;“协调”就是要使学校审计工作与国家利益和学校发展的大局相适应。全面不等于全部,我们在坚持全面审计的同时,还应坚持审计工作的“协调”发展,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提高审计监督和服务水平。对每一个审计项目,我们要紧紧围绕“管理+效益”的目标,把促进学校内部管理、强化内部控制、提高办学效益作为我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以此来推进我校内部审计的转型。为此,我们当前着重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预算执行和财务决算审计。坚持“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绩效”的审计思路,全面提升预算执行和财务决算审计的层次和水平。在继续做好对学校综合预算审计的基础上,加大对所属单位延伸审计的力度,促进二级预算单位不断规范管理,确保预算执行的严肃性;要注重把部门预算执行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相结合的部门决算审计。通过审计,促进学校依法组织收入,合理有效分配资金,严格控制各项支出,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全面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审计工作中要注重“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要将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绩效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相结合,规范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不断提高审计质量,为相关部门评价和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提供重要依据。

  3、基建、修缮工程审计。切实加强校内基建工程和修缮工程的审计工作,在工程项目设计、招投标,合同签订,材料设备和苗木采购,工程设计变更,隐蔽工程签证等各个环节严格审核把关,发挥事前和事中控制的作用,一方面为主体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提供审计证据支持,保证竣工结算的客观公正和真实性,另一方面促进建设管理部门强化责任意识,提高管理水平;继续推进大中型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进一步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对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审计项目的监督管理,提高审计质量,加强造价控制,最大限度的节约基本建设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4、绩效审计。将绩效审计作为我校内部审计工作转型的落脚点,要对学校教育经费、专项资金的来源、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查,并对其效益性进行分析和评价。重点开展对“985”、“211工程”等专项资金的管理与使用情况的审计,选择重点,保证每年对1-2项进行审计,充分揭示在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对学校大型仪器、设备等财产物资的绩效审计,对财产物资的购置、管理、使用和报废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并对其效益性进行分析和评价。开展投资项目(包括对外投资和校内基建投资)的绩效审计,对投资的决策程序、投资的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通过绩效审计,确保学校各类教育资源合理有效使用,实现预期的效益。

  5、管理审计。管理审计包括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等,现阶段我们要依据学校已出台的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办法,将内部控制审计作为我校内部审计工作转型的切入点。审计工作不仅要考量数据的真实、合法及资金的效益问题,还要对潜在风险进行前瞻性评估。对单位内部控制设立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分析其防范经济风险的能力;针对由于内控制度不健全造成的经济管理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加大审计力度,促进学校和各二级单位重视制度建设,规范管理行为,保证学校内部经济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使内部审计真正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审计基础建设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紧紧围绕我处财务、基建(修缮)审计业务工作“两套马车”,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审计基础建设,提高依法审计的能力,实现内部审计工作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审计制度化建设

  继续完善审计规章与制度的建设。制定和完善严格的学校审计行政管理制度,统一审计文书格式,规范审计行为;强化审计质量管理,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创新审计质量管理,改进审计复核工作,防范审计风险;依法积极稳步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适度、准确地公开审计结果,把审计监督和舆论监督、社会监督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加强被审计单位责任人对审计结果的重视程度,促进审计成果的有效利用。

  2、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审计人员依法审计能力和审计工作水平为核心,着力打造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廉洁自律、文明和谐的审计干部队伍。大力创建学习型审计处,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并指导审计人员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为此,要认真抓好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增强培训工作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根据不同时期审计工作的重点和要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活动。鼓励审计人员参加各类与审计、会计、管理有关的职称、执业资格考试,营造自学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业务学习氛围,促进审计人员知识更新,使审计队伍的素质和人员结构更趋合理和优化。培养审计人员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审计人员不断探索教育审计的新思路、新方法,有计划地开展审计科研工作,积极撰写论文,将工作、调研、科研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审计工作水平。

  3、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审计,是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审计自身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强化学习和培训,提高在信息化条件下开展审计工作能力,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新的审计方式,使全体审计人员都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数据库、审计软件、网络等现代技术方法和手段实施审计监督。实现审计工作的数字化、网络化、科学化。

  4、加强内部审计环境建设

  内部审计环境是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建立起多层次的宣传网络,宣传内部审计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和相关部门、单位的支持,营造大家理解、关心审计工作的局面,创造一个和谐的审计工作环境。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并依此指导我校的内部审计实务的全过程,不断的查找当前我校内部审计的缺陷和不足,积极的加以改进,使之能够适应我校建设“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为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宏伟目标。在学校党委、行政领导的信任和大力支持下,我们将振奋精神、不断更新审计理念、创新审计工作方法, 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和热点问题,创造性的作好各项审计工作,开创我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新局面。

终审: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