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网站 - 科学发展 - 处级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试探我校生物学科发展与建设的对策分析


试探我校生物学科发展与建设的对策分析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梁宗锁

  一、生命学院现状

  生命学院历经了组建、扩展、新学院的组建和健康发展的几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学校都非常关心,使一个弱小的学科和学院经过几年的建设,已在方方面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在全国有了较高的著名度,在全面总结2008年的工作,规划“十一五”的过程中通过深入调研我们领导班子深深感觉到,学校正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为了正确的把握机遇,我们需要一起讨论学院的发展目标和方略,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目前,全院有182名教职工、1489名本科学生和504名博、硕士研究生(其中博士:132名),2006年主要加强了学生管理的辅导员和面向全校的实验室人员;2007年主要加强了专业课教师和行政管理队伍;2008年主要加强新学科的发展和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的人才队伍建设,改造传统学科工作全面启动;2009年高度重视引进学科带头人工作。

  世界范围内生物学发展迅速,国家和陕西省均颁布了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学校要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启动985、211二期建设,为我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如何保持学院的高速良性发展,引起了我院每一位教职工的深刻思考。

  二、学院发展目标及其定位

  生命学院担负着全校大农学类生物学的基础课教学任务,其发展直接关系着本科、研究生现代生物学教学水平和培养质量,同时担负着三个生物学专业约1500名本科生和约500名研究生的学生培养以及学校生物学学科发展等重大任务。

  目标与定位:

  (1)以现代生物科学理论与技术提升大农学传统的基础生物学教学水平;

  (2)促进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建立我校生物学骨干学科与新兴学科;

  (3)培养高水平人才,为985、211大学的建设做出新的贡献,为实现由教学型学院向研究型学院转变打好基础。

  在今后的3-5年内,学院如何再上一个新台阶,特别在面向全校的生物学基础学科方面的教学工作,学院现有学科专业的建设发展,抓好本科生、硕士、博士以及青年教师的培养,实现学校人才强校的战略目标,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三、学科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在学校正确领导下,我院已经进入健康快速发展阶段,展现出蒸蒸日上的局面,如何进一步的发展是我们学院领导深入思考的问题。经过全院各级干部和教授多次讨论,我们已经认识到目前制约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发展策略研讨

  通过组织召开两次(2006年、2007年)全国高等农林院校的发展研讨会讨论,在农林院校中的生命学院均不同程度存在这样的问题,在进入“985”和“211”建设的大学序列后,应该认真思考我们的生物学一级学科如何建设?中国农业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在生物学一级学科建设上成效显著,值得我们借鉴。

  我校在全国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评估是11位,生物学科力量分散是主要问题。

  现生物学一级学科框架:0710 生物学。

  下设071001 植物学、071002 动物学、071003 生理学、071004 水生生物学、071005 微生物学、071006 神经生物学、071007 遗传学、071008 发育生物学、071009 细胞生物学、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1 生物物理学、071012 生态学共计12个二级学科。

  目前生命学院仅有3个二级学科: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在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有:动物学、神经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水生生物学。

  林学院有:生态学。

  理学院有:生物物理学。

  遗传学的力量分散在几个学院。

  目前生物学是各大学发展最快,国家支持力度最大的学科,是国际前沿高水平成果最集中的领域,中国农业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在这里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财力,聚集了高水平的队伍,他们的大成果也是在这个领域,目前这个领域是著名大学的竟赛场,新的学科不断诞生,是新学科的增长点。这个学科对我们这样一个基础比较弱、地域特色鲜明的学校而言更应该集中发展。目前我们的生物学实力不弱,但由于分散而不强。针对于此,我们建议采取以下解决办法:

  (1)整合现有资源。整体建设一个重点研究平台(已经具备),学校在第一阶段建设了大的平台和公共设施,这应该符合学校发展的第二阶段,建设现代化大学院的目标。优点是见效快,缺点是在学校的资源调配难度大。

  (2)建设新的学科体系。在生命学院近5年建设的3个新学科发展证明是可行的,比较成功的建设了微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和药用植物学,这3个学科在农林院校已经有了重要的影响。我院积极配合学校工作需要,目前已经在院内设立以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体的细胞生物学、生态学教研室,即将成立分子遗传学、免疫学教研室,建立健全我校的生物学骨干基础学科。优点是阻力小发展快,但缺点是见效慢、投入大,可以通过人才引进加快发展。

  建议在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学院建设动物学为主的生物学科群,在生命学院建设植物学、微生物学和基础生物学为主的生物学科群。

  将能够调配的资源集中,不能调配的学科资源继续在原单位发展,在生命学院进行基础学科建设。促进世界生物学的新兴学科在这里落地生根,迅速发展。在5-10年内,建设为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的学科群,成为新思想、新技术的策源地。

  我校进入“985”后,在生物学学科建设上应该参照综合大学的理学学科要求进行建设,生物学不仅要承担基础课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发展成为骨干学科。目前,我校已经有良好的基础,有国家生命科学人才培养基地,有一级博士后流动站和博士点,在国内外已经有一定的影响。

  2、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1)现状与问题

  在学校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学校人事处的不断努力,人才流失和负增长的局面大为改观,近几年学院人才工作成效显著,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 师资队伍人数短缺:生命学院现在有124名教师,承担全校和本院本科生教学任务约32 000学时,研究生的教学10000学时,全校和本院的教学实习、实验,学生毕业论文指导等8000学时,人均450多学时,2007年全院承担教学任务最高的教师是生物化学组的讲师张劲,为750学时,每学期18周的讲课,全年两个学期36周,每周5天,上课时间为180天,每天平均4.3学时。例如:赵惠贤、王保莉、陈鹏等教师回国后的当年上课学时在500-600学时,他们不仅要带面向全校的基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还要上生物技术学生的专业课和研究生的公共课,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造成的影响是无法在备课过程中吸收最新的学科进展、无法进行科研,对指导研究生和科研项目的争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对争取来的项目完成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目前学院正在执行的10个国家基金项目的结题报告,均是不理想,为这批青年学者的后续基金申请造成很大影响。

  *重要主干课程教师严重老化:全院21名教授中45岁以下仅5名。面向全校博、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三大基础课程教师严重老化:高级生物化学课程,每年选修学生约500-600名,是由已70多岁的退休教师文树基教授担任。高级植物学与植物生理学每年选修学生约300名,是68岁的退休教师张继澍教授担任。分子生物学、转基因操作是66岁的郭蔼光教授担任。

  *按照新的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后,结构性的队伍短缺更为严重。要求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大,按照目前的全校平均名额分配的办法不能适应提高全校现代生物学教学水平的强烈需要。

  *学科带头人短缺。由于长期的基础课教学任务繁重,在教授和教师中学科建设的意识淡漠,教学任务繁重,学科带头人的成长和科研积累缓慢,造成学科带头人短缺。造成的后果是在国家大项目争取上的竞争力弱,学科发展缓慢的恶性循环,在这方面的快速解决和投入会见效很快。

  (2)建议性对策:

  *进入人员的倾斜性支持。在新进博士和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给予支持,学校著名度的提高和良好的人才政策给学校进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目前学院送出去的教师中有希望的苗子还是不少,但需要重点的扶持和培养。

  *首先解决数量的严重不足和老化问题。只要解决这个问题,学院的发展会日新月异的,生物学高水平的成果会迅速出现,骨干学科的发展会呈现加速度的发展。

  *加强学院教师队伍现代分子生物学知识与技术培训。改变现有教师主体队伍的知识结构和教学内容、研究生指导的落后水平,迎头赶上世界生物学发展的潮流。

  3、实验室队伍不能适应管理和教学的需要

  现在学院只有20名实验人员,管理着近60多个实验室,其中大多为植物所合并来的工人,50岁左右的居多数,面临退休,不能适应仪器和教学现代化的需要,制约了学生能力培养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建议可由校内调整解决,或者进入一些硕士研究生。

  4、急需加快研究平台建设,推动研究型学院建设步伐

  在学校的支持下,生命学院建设微生物研究中心、生物信息研究中心、中药材研究中心、陕西省中药指纹图谱和天然产物研究中心,在科研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经过3年多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在积极筹备陕西省微生物研究中心、陕西省转基因安全研究中心和国家中药指纹图谱研究中心,需要进一步支持。

  建议增加研究中心和平台建设,集中优势师资力量,可以更快的提高科研在学院的比重,迅速增强科研实力,加大投入,加强对平台的考评,实现科研的跨越式发展:建设植物干细胞研究中心,生物安全评价与研究中心,蛋白质组研究中心,植物抗旱与抗寒研究中心,食用菌研究中心,生物保健品研究中心等。细胞学教研室,在未来3年建立5个中心,使学院研究中心达到10个以上,陕西省级中心3个以上。

  加强软科学研究,提升生物学水平,面对经费缺乏和设备落后,我们要主动开拓,加强生物学发展的模型与模拟研究、虚拟植物研究和生物统计学、计算生物学研究;加强生物产业发展的软科学研究,要加快建立起比较健全的生物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政策法规体系、产业组织体系、生物安全保障体系和行业服务体系。研究全球生物学和生物产业趋势研究,为学科发展和国家产业发展提供决策服务。

  5、统考研究生农学类生物化学与植物生理学课程

  从2007年农学类研究生统考,对我校的生物化学与植物生理学教学质量是一个考验,我们在理论与实验教学方面要按照统考大纲去进行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目前所用教材和开设的实验课内容要进行调整,增加实验教学量,现在全校农学类开设的12个实验内容尚不能满足考试的18-20个基本实验要求,需要在光合、呼吸、植物内源激素、抗逆生理方面需要加强。

  同时,这两门课程的教师队伍数量不足,需要在短期内提高和进行数量的扩充;对教学过程要进行改革,提高学生学习考核的水准。

  6、科技辐射与推广

  我院有一批现代化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力量没有引起学校的重视和注意,在陕北、陕南的中药产业、花椒、仁用杏,生物能源,生物产品开发等方面,在西藏、新疆的特种植物资源开发、保护和利用方面已经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学院已经与14家制药公司合作,为陕南的17种大宗药材规范化基地建设提供了强力的技术支撑,是凤县花椒产业、安塞县仁用杏产业、商洛丹参产业、油桐开发、子洲黄芪产业、安康绞股蓝产业的技术依托单位,每年为杨凌和省内多家制药企业提供检测服务。如果学校能够给予支持我们将更好的为企业和杨凌的经济发展服务。

  建立生物工程实习与中试工厂,加快生物制品研发与成果孵化,将原植物所的饮料厂改造,少量投入即可。

  7、基础生物学学科建设

  植物学学科是我校最有优势的基础学科,全国高校中最好的植物标本馆,全国最权威的秦岭、黄土高原植物区系研究,黄土高原植物志应经费不足不能出齐全,秦岭植物志不能修订出版,馆藏标本不能补充。分子生物学领域支持不足和资源分配与研究队伍错位,限制了高水平成果的产出。最为世界和政府关注的微生物学科仅仅局限于农业应用领域而发展缓慢。建议学校在“985”、“211”建设中给予高度关注和重视,将很快有一批标志高水平的成果产出。

  四、学院2009年重点工作

  (1)完善学院的科研支撑体系建设,申请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研究中心。

  (2)生物学一级学科框架的构建,不断培育国家重点学科。

  (3)本科生培养方案的系统修订和相应的教学机构完善。

  (4)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国家基金申请和SCI论文突破与提升。

  (5)生物信息学科和微生物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更多的新型学科建设与发展,拓展学院学科发展空间。

  (6)全面推进教学型学院向研究型学院的观念转变。

  (7)将已经启动的大学生“全程科研训练”和“成材计划”继续深入推进,全面落实“实验室开放运行”。

  (8)加快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强国际交流。

  (9)配合学校的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在读博士和青年骨干教师的出国培训计划、师资交流培训,提高教学质量。

  (10)提高办学水平,改善办学条件,建设良好的院风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培养。

  迎头赶上世界生物学发展的潮流,满足国家生物产业发展的高级人才需求,建设一流的研究型生命科学学院。国家和陕西省已经发布了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发展领域清楚,国家要加快建立起比较健全的生物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政策法规体系、产业组织体系、生物安全保障体系和行业服务体系,这是生命科学发展的良好机遇。

  学校在“985”、“211”建设中应该高度重视生物学科这一具有全局性质、事关学校长远发展大计的学科,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和重点建设。建议学校不仅要重视传统的农业产业,更要重视代表现代高新技术、引领未来的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产业。经过5年的努力和探索,不断的研讨和总结,目前已经有了思路和对策,我们相信在学校的支持下生命学院和生物学科会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终审:李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