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网站 - 第二次党代会 - 辉煌成就

林学院:抓机遇 促发展 十年求索 成绩斐然

  林学院其前身为原西北林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和西北植物研究所相关部分。合并组建十年来,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目前已发展成为以林学、园林专业学科为主体,以研究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林业重大科技问题为特色,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强化人才强校战略,人才队伍得到巩固和加强
    

    学院把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作为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使用、培养、吸引三个环节,着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积极探索学科带头人加创新团队人才组织新模式,提升学院培养和汇聚高素质人才的能力。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吸引出国人员回院服务。学院现有科教人员203人,其中双聘院士1名,教授、研究员28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陕西省优秀教师2人,国家杰出青年1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国家和省部级突贡专家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8人,省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和“三五”人才10余人。

     推进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学院强化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确保本科教育的主体地位不动摇,逐步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新增了“林产化工”和“艺术设计”两个本科专业;初步形成以“林”为特色均衡发展的学科群。林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园林、林产化工、艺术设计等专业办学规模和质量稳步提高,特色明显。强化实践教学,教学基地进一步扩大,全院现有4个本科实验室(17个实验分室)和教育部西部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黄土高原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野生植物资源加工利用实验室及秦岭火地塘国家级森林生态定位站等5个科技创新研究平台。有秦岭火地塘教学试验林场等7个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并有分布于北京、上海、苏杭、广东、广西和山西等地的实践教学网络。

  2001年以来,学院共承担教改课题28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9门。主编参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多部,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每年达90%以上。

     加强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质量明显提高
    

    实现了博士点零的突破,增加了农业推广硕士等专业学位的招生形式。目前,拥有林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林业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学被评为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生态学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4个(风景园林、农业推广硕士、中职教师和高校教师)。截止2009年,学院拥有博士生导师25名,硕士生导师62名;现有各类在校研究生达87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75人,学历硕士研究生426人,在职硕士研究生370人。合校十年来,累计培养各类研究生达1500多人。

    推进科技创新,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学院先后承担各类科研推广项目317项,到位经费5880多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项,国家科技攻关(科技支撑)专题(子专题)23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项。共获厅局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63项。审定或认定林木良种35个,其中通过国家审定林木良种5个。获国家授权专利17项。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授权2项。发表各类研究论文1200余篇,其中被SCI、EI及ISTP收录论文90篇。出版教材、专著55部。在林木遗传育种及良种引进、森林植被恢复及造林技术、经济林栽培及高效利用技术、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森林病虫鼠害发生机理及调控技术等方面获得了重大进展。

     发挥优势,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学院通过鼓励科技人员面向市场,根据生产实际和市场需要选择科研项目,为基层林业建设和林业生产提供了大量的先进实用技术。同时,结合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在全省不同区域建立了一批良种示范基地,为全省的林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积极为“三农”服务,形成了红枣、核桃、板栗、仁用杏、花椒、樱桃、枇杷等特色经济林生产示范基地,带动了陕西及其周边省区相关产业化项目的发展。在以大学为依托的科技推动模式探索中,学院发挥优势,积极参与,建立了山阳县核桃板栗和清涧县红枣2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站。(林学院供稿)


火地塘教学实习基地


艺术系毕业设计展品展


学院专家向农民传授核桃高接换优技术


学院被审定的部分优良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