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之际,为进一步研究和探索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科研和教学能力,近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系组织部分教师前往遵义,开展了一场集体备课活动。学院党委书记闫德忠、院长杨鹏一同前往。
在遵义会议纪念馆,教师们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详细讲解,仿佛穿越回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经过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的激烈争论,人们对于中央军事指挥的错误问题有了基本一致的认识,总结经验教训的条件已经成熟。”讲解员讲述了遵义会议召开前的准备工作,遵义会议后的扎西会议和苟坝会议,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遵义会议的成果。教师们边听边看,仔细观看每一件珍贵的展品,深刻感受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杨鹏教授在学习后深有感触地说:“遵义会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中国共产党的三个历史决议都对遵义会议给予了高度评价。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遵义会议是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遵义会议精神承载着我们党的初心使命,揭示了我们党的成功密码,是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其他教师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学习,他们对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和精神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深刻认识到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危机中寻求转机、在困境中谋求发展的生动写照。遵义会议精神是跨越时空的伟大精神力量,要在思政课教学中深度融入遵义会议精神,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在茅台渡口,方建斌教授以四渡赤水为切入点进行现场教学,用生动的语言为教师们描绘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他深情地讲道:“土城战役,中央红军因情报失误而错估了川军的兵力并最终战败。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审时度势,果断决定撤离土城,转向赤水河畔,这就有了后来四渡赤水的传奇。”接着,方教授继续阐述:“四渡赤水,是军事史上的奇迹。红军在赤水河畔来回穿梭,把敌人耍得团团转。第一次渡赤水,我们巧妙地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第二次渡赤水,我们重占遵义,打乱了敌人的部署;第三次渡赤水,我们佯攻贵阳,牵制了敌人的兵力;第四次渡赤水,我们强渡乌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这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充分展示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教师们听得如痴如醉,仿佛亲身经历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他们纷纷表示,要将四渡赤水的故事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中国革命战争的波澜壮阔和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
来到娄山关战役遗址,讲解员讲述了独腿将军钟赤兵的感人故事:“半个月内,三次截肢,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要忍受多么大的痛苦啊!但他还是凭着顽强的毅力走完了长征路。”郭晓勇副教授感慨道:“站在这里,我仿佛能听到当年战斗的枪炮声,感受到红军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娄山关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座丰碑,它见证了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和英勇牺牲。更加理解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深意。要将这份精神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铭记这段历史。”
在红军山,“红军坟”前矗立着一尊左手怀抱小孩,右手端着汤匙喂药的红军战士雕塑。纲要系系主任张芬深情讲授了“红军菩萨”的故事。“这尊受人敬仰的铜像原形是红三军团五师十三团二营卫生员龙思泉。龙思泉走村串寨为当地老百姓治病,一次外出救治病人时,队伍提前转移,卫生员在追赶部队途中,被敌人残忍杀害,时年仅18岁。卫生员牺牲后,老百姓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悄悄掩埋了他的遗体。因不知这位红军小战士姓名,墓碑上就刻了‘红军坟’三个字,老百姓还把他当做红军‘菩萨’来祭拜。龙思泉以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与人民血肉相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在遵义烈士陵园,教师们肃立默哀,向革命先烈致以崇高的敬意。闫德忠深情地回顾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强调这些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他要求教师们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用他们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
在集体备课交流中,商晓辉副教授深情地表示,通过这次遵义之行,他深刻体会到了遵义会议精神对于当代青年的重要意义。赵昂老师表示,他计划将遵义会议的历史背景和决策过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生动的讲述,让学生深刻理解在关键时刻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担当的重要性。陈亮老师则分享了自己对四渡赤水战役的新认识,他认为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杰出体现,打算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领略到革命先辈的智慧和勇气,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革命的伟大。艾开开老师表示,他被遵义烈士陵园中英烈们的事迹深深感动,要将这些感人的故事融入到思政课中,用真挚的情感触动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此次寒假不停歇的教师集体备课活动,不仅提升了教师们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也为推动思政课建设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教师们纷纷表示,将继续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将遵义会议精神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融入到思政课中,用生动的课堂讲述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未来,学院将持续加强思政课建设,继续组织其他系前往红色教育基地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挖掘更多思政资源,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此次前往遵义市,学院负责招生宣传的教师还前往遵义四中进行了丰富的招生宣传活动。
编辑:王学锋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