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后勤能源管理中心智能供热监控中心,监控大屏上显示着各换热站供暖一次、二次供、回水温度和供水压力及回水压力等运行参数,而这些数据正根据天气变化,自动调控运行……这是后勤历时一年建设的智能供暖系统,将于今冬正式投入使用。
该系统具有远程室温监测、智能监控、分时分区供暖、热负荷预测、热能效管理及设备管理等多种功能,依托集互联网、大数据为一体的“智慧供暖”平台,实现了供热运行监测、能源使用监测等一体化,进一步提升供热质量、均衡供暖、节能减排,让供热智能可控,这一升级服务极大地提高了供热管理水平,标志着我校供暖服务向智能化转变。
从人工调节到远程操控
“北校东区换热站一网供水温度有点低,需要调高”
“南校区西林换热站二网压力不足,需要加压”
“供暖流量不平衡难以调节”
……
“智慧供暖”平台建成前,供暖管理员王昌雄需要每天实时查看供热参数,及时调节不达标的参数来确保供暖温度,人工调节的繁琐和效率无法保证高质量的供热服务。“智慧供暖”平台建成后,不仅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端远程收集供热温度、压力、流量等数据,换热站运行实况“一眼全掌握”。
同时,该平台具备两级远程指令下达功能,一是智能供热监控中心的集中远程控制功能,可对热源、换热站、末端等设备远程控制指令下发;二是换热站内配置智能控制柜,根据下发指令自动运行,调整站内运行工况。总而言之,互联网、大数据的技术应用,自动调节功能确保了供热平衡,远程操控功能提高了服务效率。
分时分区解决按需供暖
“按需供暖”一直是供热服务的“老大难”。
我校共有16个换热站,其中四个换热站同时管控办公楼宇、学生公寓楼、住宅楼的供暖。寒假期学生公寓楼、夜间办公楼有临时关停暖气需求,而同一区域的住宅区必须保证24小时达标供暖,交叉式的供暖服务,不同供暖需求为“按需供暖”“节能降耗”带来了较大困难。
分时分区控制系统建设后,可以对办公楼、教学楼、公寓楼与住宅楼进行独立分时管理,实现某一栋楼的单独供热而其余楼宇进入防冻运行。分时分区控制器根据采集的室内实时温度信号与在上下班时间段设定的温度要求,智能调节楼宇的总循环水量,达到控制室内温度的目的,既保证了“按需供暖”,又避免了管道冻破。
精准调控解决冷热不均
供暖是通过热水在整个管网系统中循环,带来热量。
受供暖方式、管网远近、楼层位置等各方面因素影响,不同区域的供暖温度很难做到统一标准。即使人工干预调节,也难实现供暖平衡。
建立供暖监控平台,通过在楼内加装室温采集器,自动收集室温数据,再根据户外天气情况等因素,通过精准测算,得出各楼宇所需的供水温度及流量,自动下达指令调节每栋楼入口处供暖管网的阀门开合度,控制热水流量,达到各区域热量分配平衡,精准调控室温。
“精准调控解决冷热不均是提高供暖质量、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该项目负责人王玉良说到。
智能化“助攻”节能低碳
供暖分时分区控制系统的建设,既响应了国家关于节能降耗和碳达峰、碳中和的号召,又营造了健康良好的绿色节能环境,带来了直接的节约收益。
通过大数据分析、核算运行参数,结合天气温度变化,智能调节水温、室温,实现对网点供热量的精准把控,真正意义实现了“按需耗能”,设备运行更加协调,服务效率大幅提高,降低了损耗,节约了维护成本,有利于学校节能减排,增强了师生节能降耗意识和行为养成,促进了校园生态可持续发展。
编辑:李晓春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