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聚焦院处

【乡村振兴学院】组织乡村学专业研究生赴浙江开展乡村振兴专项调研

为进一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先进经验,探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浙江密码”,提升乡村学专业研究生实践认知和服务乡村振兴能力,8月25日至29日,乡村振兴学院组织2024级、2025级乡村学专业研究生赴浙江开展乡村振兴专项调研。

调研团队先后走进临安月亮桥村、安吉余村、安吉大竹园村、建德乌石村、淳安下姜村和西湖长埭村,从生态转型、理念实践、文化传承到三产融合、共同富裕,亲身感受乡村振兴的浙江样板。月亮桥村以“生态+民宿”重塑发展模式,打造“月亮工坊”等标杆项目;余村作为“两山”理念的发源地,将生态优先转化为发展共识,以“大余村”概念促进周边乡村共同振兴;大竹园村以新型民居探索乡土空间新生,着力打造竹林、田园、水系、茶山一体的新型民居;乌石村让古老民居焕发新活力,成功入选住建部“中国传统村落”;下姜村依托山区优美生态环境优势和“一滴水”的使命担当,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最佳旅游乡村;长埭村以“茶产业+艺术创意”实现多元发展,成为城郊型乡村振兴的典范。一个个浙江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不是模式的复制,而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打造出一个又一个别具特色、创新与传统兼顾的新型乡村。

image.png

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调研最大的收获,是把理论知识与现实中的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在对比中思考“什么是可借鉴的经验,什么是需要立足当地的发展,创新与传统应该如何去平衡”等等,更加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不仅是一个经济社会问题,也是一门综合性学问。“乡村学”正是为破解这一难题应运而生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乡村学学科以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宗旨,要求学生既能扎根乡村调研,又有全局视野,在不断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乡村学学科特点,提升更多服务乡村振兴的西农方案。

“浙”里有真经,振兴正当时。这次跨越千里的调研,不仅是一段考察乡村的学术旅程,更是一场乡村振兴的精神洗礼。未来,乡村振兴学院将把乡村振兴的浙江先进经验与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陕西的乡土禀赋深度结合,让“西农方案”在更多乡村落地生根,在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展现乡村学学科的使命与担当。

编辑:王学锋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