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聚焦院处

【农学院】聚焦“四维坐标”上好实践育人必修课

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农学院30支三下乡队伍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基层,扎实开展各项特色社会实践活动,展现西农学子风采,唱响当代青春之歌。

光影魔术手拼图_副本.jpg

家国坐标领航,在革命旧址寻访中上好爱国爱党课。为赓续红色血脉,缅怀革命先烈,探寻红色故事,厚植爱国情怀,农学院红色寻访调研队前往红色革命圣地延安,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等地,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排除万难、创造奇迹的光辉历史,感受波澜壮阔的十三年延安岁月,触摸革命圣地跳动的“红色心脏”。农学院赴陕西乡村振兴调研队在渭南市韩城市芝川镇进行调研考察时,特地来到当地八路军东渡黄河城南旧址参观学习。穿梭在三面窑中,队员们认真聆听向导对窑洞内陈列事迹的讲解,军民之间的感人事迹穿越过近百年的光阴,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仍然让队员们感受到前辈们军民一心、团结抗战的伟大革命精神。“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没有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年代是我们的幸运,如今成长在这片和平的土地上,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提升自己,在祖国需要的领域发光发热,贡献力量”,调研队队长梁宸如是说。

基层坐标固本,在乡村蓝图擘画中上好强农兴农课。乡村是我国今后三十年“三农”问题的主战场,农学院赴合阳县坡赵社区乡村规划调研队以乡村综合体概念为主,深入基层调研乡村情况、规划设计、村民想法。队员马驰表示,本次乡村设计规划调研为我们了解乡村振兴产业难题和具体情况提供了桥梁,未来我们将做好科研“顶天”,迈向农村实际“立地”。农学院赴广西藤县藤州镇东胜小学支教实践团深入大山,走进课堂,走向讲台。团队成员利用各自专业优势,精心设计趣味英语、农业科普、法律科普、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简笔画教学等特色主题课程,其中以五谷画制作为首的多个农林领域课程,充分体现院校特色。队长江枚莲表示,我们要把青春的赤诚化成光和热,照亮乡村文化振兴光明征途。

文化坐标增信,在非遗传承弘扬中上好自信自强课。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记忆,承载着中国人的文化乡愁。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杨凌的非遗文化,农学院赴杨凌非遗文化调研队前往杨凌区周边拜访多位非遗传承人和非遗工作者,了解杨凌周边非遗的支持与保护力度,其中包括高浮雕传拓技艺、木雕、木偶戏、叶雕、五泉曲子、泥人、西桥社鼓、也包括陕西特色美食谭家甑糕、旗花面等。在采访非遗传承人“泥人周”周晓鹏老师时,同学们惊喜的发现,周老师的创作主题,不仅有传统的人物泥塑,还有于右任、辛树帜、周尧等西农著名学者。同时,像五泉曲子和泥塑一样濒临失传的传统文化还有很多。队长李玉莹表示,文化传承路漫漫,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不仅要了解,更应该积极学习并广泛宣传传统文化,未来,我们希望能用更富有创意的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并发扬光大。

国际坐标导向,在中非合作交流中上好合作共赢课。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重要回信精神,深入进行中非研究,中非青年成长互助组织调研团队前往西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走访当地中非合作组织,了解近年来当地产业发展模式,并积极为未来发展进言献策。这支队伍的带队老师正是有着26次援非历程的“草帽教授”、我校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海江波老师。该实践队伍以非洲研究中心为平台,以发展建设中非青年成长互助组织为任务,从国内高校非洲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及高校学子的视角出发,从中非合作愿景、社会价值、文化交流、产业发展、政策导向等方面,了解专家学者对该项目的看法和意见,促进中非青年成长互助组织健康发展,为中非农业合作搭建桥梁。


编辑:李晓春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