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图书馆根据学校部署,结合自身实际,一手严抓疫情防控,一手稳推服务工作,及时调整服务方式,多措并举,全力保障图书馆资源不掉线,服务不打烊。
闭馆不闭网,资源不掉线
特殊时期,图书馆多渠道为师生利用网络资源提供保障:一方面整理汇总30余个全球免费的电子数据库向全校师生公布,另一方面联合网教中心,加入并开通了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CARSI)服务。师生无需登录VPN,即可全天24小时在任何地方使用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综合信息服平台)的账号密码直接访问我校购置的相关电子资源,避免了因大量用户同时接入学校VPN造成学校服务器过载的情况。
近日,美国化学文摘社(CAS)取消了我校SciFinder帐户的IP使用限制。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无需VPN或代理服务器,只需使用用户名和密码登陆SciFinder即可使用。
闭馆不停服务,服务科研在行动
查收查引,满足我校教职工在职称评审和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的论文检索需求。为了在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满足广大师生查收查引的需求,图书馆制定了专门的工作流程,提供零接触式论文检索服务。3月份以来共完成职称评审报告229份,共计665篇文章;完成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申请、学生毕业、博士后出站、项目申报、项目结题等所需的收录引用报告65份,共计260篇论文,其中总被引频次2476,他引频次2124。
馆院对接,助推精准化学科服务再上新台阶。为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对学科建设和评估的服务工作,图书馆先后对接了植保学院、食品学院及动医学院,通过检索、统计、对比、分析,编撰完成《植物保护学院“双一流”学科分析报告》、《食品学院学科分析报告》等,从科研产出与科研贡献方面进行数据挖掘与揭示,为我校迎接第五轮学科评估提供强有力的数据信息服务保障。
积极开展科研绩效计量分析评价,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疫情期间,图书馆积极开展了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科研绩效计量分析评价工作,完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微生物学学科分析报告》,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SCIE/SSCI/EI/ESI数据通报》(2020年1期),并提交我校各学院及相关职能部门,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数据支撑,更好地发挥图书馆信息资源中心作用,受到校院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其中水保所和资环学院领导直接联系图书馆领导,商谈学科信息服务事宜。
积极申报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为我校科研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服务保障。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教育部共同遴选确认,旨在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络,提升高校创新能力。4月,图书馆在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积极申报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争取为我校科研创新,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转化提供有力的信息服务保障。
以读攻“毒”,积极开展网络信息素养教育。疫情期间,图书馆举办了内容丰富的线上阅读推广活动,有帮助学生提升信息素养、掌握科研技能的“图书馆专场-科研达人养成记”系列讲座、“云上学堂”、“研学直播:教您撰写一份合格的开题报告!”、“用好万方知识服务平台,论文写作全程无忧”等;有丰富疫情防控期间师生精神生活的“读书战疫,线上打卡”活动、“疫情下的大学生阅读”讲座活动等,以及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举办的“共抗疫情书香为伴”系列线上阅读活动。每周一讲、女子读书会也在定期开展。
编辑:周天弘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