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尔古丽•沙热巴依是我校园艺学院一名柯尔克孜族姑娘。她的家在中国最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膘尔托阔依乡阿依尕尔特村,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1600公里,距杨凌近4000公里。
疫情期间,家里没有电脑的她只能用手机上课。因为家处牧区时常遇到大风天气,信号不好时夏尔古丽便会拿着手机到户外看直播课堂,与此同时她还响应学校号召,就地春耕,并照顾家里的羊群。对于未来,夏尔古丽说:“现在特别渴望回到学校,想早一点回到教室上课。很想见我的同学和老师,想念我的西农,我要练好普通话,顺利毕业,将来努力考上公务员,为家乡服务。”
夏开拉•阿克拜是霍尔果斯国门边长大的一名维吾尔族女孩,平常就热爱学生工作、活泼开朗的她,在疫情面前,不仅克服了新疆与内地的时差问题摸黑上课,更是肩负当地干部和居民的翻译工作,每天学完直播课程,就与包联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做测温、询问、登记、心理疏导等工作。虽然现在不能返校学习,但是她对新的学期充满了希望,她说:“希望在新学期里学习进步,通过自己的努力充实自己,让大学生活更精彩。”
来自新疆哈密的阿瓦古丽•沙吾提,在疫情期间主动请缨,成为一名乡村社区志愿者,疫情高峰时值班、登记、量体温、消毒、送菜上门,每天很忙也很充实。阿瓦古丽说:“上大学以前,我只学过2年普通话,理解能力较弱,但是通过努力上学期课程全部通过。希望这学期也继续加油,让自己全面发展。”
与三位“古丽”一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2000多名少数民族同学,大多分布在我国偏远欠发达地区,疫情发生以来,他们克服时差、环境、网络、家庭条件等种种不便,在身负繁重家务农活的同时仍坚持学习不懈怠,将西农学子诚朴勇毅的坚韧品格发挥的淋漓尽致,用行动践行“西农精神”。
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团工委副书记满素尔•阿不拉江表示:“越是需要万众一心的时候我们就越要把担当扛肩上,把责任摆心中,真正做到:
重情明理不歧视,隔离疫情不隔爱;
戴好口罩勤洗手,减少出门不聚集;
配合防疫守法纪,相信科学不盲从;
众志成城战疫情,争做文明西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