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敬佩每位老师,专家教授主动承担网络课程,开课前主动学习,反复沟通,毫无怨言。”教学秘书孙优优感慨道。2月17日,农学院网络教学如期开展。
“重要资料都在办公室、缺少录音设备、专业的视频教学软件不熟悉……”当一系列问题摆在执教“旱农学”的韩清芳教授面前,她通过搜集资料完善ppt 课件,寻找匹配的麦克风,加入网教中心的教学讨论群学习研讨等,同时向读研的女儿请教,攻克一个个难题。年过五旬的她,为了上好课,每天忙碌到深夜12点。她表示:“困难总能解决,网上授课得到学生认可,自己很欣慰”。
为17级植科专业讲授“植物生产学”“ 植物化学”的冯佰利教授,执教“植物育种学”的孙道杰研究员,为顺利开展线上授课,前期在超星学习系统建立了课程体系、创建QQ群、录制课件、编写思考题等。冯佰利认为,线上开课可以将自学与辅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团队优势进行教学,根据授课实际可不断调整改进,增加调研与讨论、发放辅导材料等实现多形式教学。孙道杰表示,为了掌握授课情况,课后会主动联系学生,后期将继续增加互动环节。
“现代农业推广学”由海江波副教授和朱翠林博士共同负责,该课程于2月14日完成了中国大学MOOC第一期教学任务。为确保教学效果,课程组老师们积极上传PPT课件、课程视频、经典案例等,并用答疑讨论,研究型教学和在线测验等提升效果。了解到部分同学没有电脑,老师又建立了班级QQ群,同步上传课程资源。鼓励学生参与课程建设,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海江波表示,在线课程提供了更多的学习空间,学生自我支配更加灵活。学生需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积极完成课程平台要求的各项任务,分享学习体会。任课教师要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学习,及时开展网络交流,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为确保正式开课时能顺利进行,“农作学”授课教师任小龙教授在开学第一天进行了试讲。由于一些学生不具备随时在线条件,他便借助网络平台让学生留言,以有效解决该问题。结合新冠肺炎疫情抛出“面对疫情,作为当代大学生能做什么,应如何做”时,同学们积极回应,参与度高,效果好。任小龙认为,他的学生大多为99年出生,在涉及课程思政内容的讨论里,能感受到“90后”的担当和责任。作为老师,应发挥引路人的作用,引导学生健康、正能量的成长。
编辑:付文婷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