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聚焦院处

【人文学院】一场专业较量背后的故事

  “专业无所谓好坏!关键在是否热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司汉武教授的一番点评赢得了学生们的热烈掌声。

  这是4月18日晚人文学院社会学类专业分流指导专家教授见面会上的生动场景。它正式揭开了学院2019年专业分流指导工作的序幕,也让参与分流工作的师生全情回顾了学院专业指导精准、精细化的点点滴滴。

  一个永恒话题:哪个专业好?

  “大学到底有哪些专业,怎样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是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永恒的教育话题。随着学校大类招生的深入开展,这一问题同样延续到了学院大学生专业分流工作上来。

  “社会工作好,还是社会学好?其实,我们也不知道。入学的时候迷糊,经过一年多班主任、辅导员和日常上课的学习有了很多了解,这次的专家面对面讲解,让自己更明确了对专业的认识。” 选择了社工专业的王航翔幸福地表示。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学生的有效需求,就是学院学生工作的动力和方向。”学院党委副书记侯东丽表示。几年来,学院围绕专业教育持续发力,逐步建成了全程化指导的体系,让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树立起明确的专业方向、目标,做出自己的选择,“选我所爱,爱我所选”。

  一项持久发力的工作:全程化专业指导

  发挥班主任、辅导员的学生工作骨干队伍作用,积极开展思想工作“面对面”约谈,乃至于延伸到网络时代的“键对键”,扎实推进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是学生工作常抓常新的关键内容。如何顺应新时代教育规律,做好专业教育指导工作,人文学院持续在“全程化”上发力,精准、精细落实专业指导工作。

  119名本科生面临分流抉择,6位专业教师现场指导,讲解专业区别、分析专业特点、了解学生基础、畅谈专业前景,用自己的成长经历现身说法,以自身的专业研究进程进行个案剖析。司汉武、郭占锋、邢成举、袁君刚、孙新华、陈航英等6位专业教师进行专业解答,让社会学大类学生对专业分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的专业基础、学习兴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一年一度的专家见面会,让专业分流更为顺畅,在关键节点上发力,助力大学生在专业上行稳致远。

  学院依托学生党支部,选派优秀党员深入一年级班级,从逐班开展专业学习、出国、考研、考公务员与就业求职等经验分享与交流会,到举办“人文学子论坛”。2015年以来,近50场班级交流会、30余场人文学子论坛,让优秀学子的朋辈标杆引领作用在学院越做越大、越做越强,让“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承诺成为一种实践,学院“党旗领航工程”,激励着学子全面发展,追逐梦想。“有事找党员学长学姐”一句稀疏平常的话语,让专业指导的陪伴成为一种常态。

  充分发挥教学基层的组织作用,挖掘调动校友资源,有计划地选聘一批素质过硬、能力突出、在行业内有代表性且又情系母校的优秀校友,定期与低年级学生通过讲座、座谈、经验交流等,以丰富的从业经历与行业感悟分享,激发学生树立目标、学好专业、成长成才,优秀校友报告会,让在校大学生“遇见”未来的自己,在专业发展上看得更远、更清。

  一份欣慰的数据:基本达到了1:1均衡

  2018级社会学类专业119名本科生中,有62人首选社会学专业,57人首选社会工作专业,自2015年社会学类大类招生以来,社会学和社会工作在专业分流中首次达到接近1:1的第一志愿率。

  “学生100%自主选择了专业,有利于学一行爱一行,深化专业教育。”面对这一基本均衡的数据,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赵丹由衷地表示。

  “社会工作和社会学分流不分家。在有效分流的基础上,需要我们以更多精力投入到专业基础的夯实工作上来,激发专业学习乃至研究兴趣,实现条条大路通罗马,走向成长成才。”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主任郭占锋教授在专业分流见面会上总结道。

  “大类招生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趋势之一。怎样顺应这一大形势要求,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角度,深度谋划好新增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的专业教育工作,将专业分流与指导往深里做、往实里走,做到大学生心坎里,仍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 专业思想教育工作,永远在路上。学院党委书记王德连对专业教育给予了另一角度的思考和全新的工作要求。

编辑:王学锋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