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师生园地

【青春三下乡】好大一棵树,深情藏沃土

——访小程村、碾畔村村长冯世明

队员正在采访村支书

  如果说著名画家靳之林与乾坤湾有着伯乐之缘,那么冯世明与小程村、碾畔村,也有着这么一段发展的故事。如果你去过乾坤湾,你会发现几乎每家每户都知晓靳之林老师。这位画家重视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强调生活的真实,追求浓郁的生活气息与情感的表现和抒发。在他的创作生涯后期,他以其独特的美学视觉发现了乾坤湾这样一块璞玉。正如村长冯世明所说:“没有靳之林这位伯乐,是不会有今天的乾坤湾的。”而在碾畔村村民的眼里,没有冯世明这位村长,也不会有现在的碾畔村。

  历史悠久的村落

  碾畔村是一个古老的村落,沿黄河而建,至今约有500年的历史。从最初的封闭村落,发展到现在,碾畔村经历了一段很长的路程。最初的碾畔村,家家户户都种有枣树,全村人饮着山泉水,以种植狗头枣为主要经济来源。

  近年来,山里的水源减少,而多发的秋季阴雨却使得狗头枣的收成下跌不少。在这样的态势下,村民再谋生路成了村中的头等大事。恰好这时全国刮起了改革开放的春风,许多年轻村民趁此离开了村庄进城务工,400多人的小村子渐渐变成了一个不到百人的静谧小园。黄发垂髫,就这样留在了这片古老的天堂里。

  励精图治谋发展

  2010年是一个转折性的一年,很多的变化都在这一年悄然发生。这一年,县扶贫办给村里每户人家都发了5000元补助款,帮助村民粉刷了窑洞,修建了厕所。以此为起点,碾畔村开始了改变的历程,而当年担任组长的冯世明在乾坤湾的身上也寻找到了碾畔村的发展之路。他大胆提出了建设博物馆,开发景点,走旅游业发展道路的观点。在政府的支持和著名画家靳之林以及著名艺术家冯山云的帮助下,他们很快筹集到一笔资金,在古窑群里建起了一座独特的黄河原生态民俗文化博物馆,成为今天村里人口口相传的骄傲,而500年的古窑也因此有了一个圆满的归宿。

  2012年,冯世明在村干部换届选举中成功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新官上任的他第一把火就是响应国家政策把当初分散的三个组合并成了现在的碾畔村。“分散的小组不好管理,集约化的村镇会更加有利于村民们的生活和发展,所以我的下一步打算就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全力配合政府把即将建成的小程社区红火地办起来。”采访中的冯世明对自己的规划有着很大的把握和信心。

  描绘蓝图“小程梦”

  2015年,在村民的拥护下,冯世明当选小程村、碾畔村村长。也许在外人看来,“村长”是一个很特别的词,但事实上村长这个职位并不好做,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地处深山、偏僻荒凉的村庄。没有工资,一年只有一千多元钱的补贴,而小到村民琐事,大到村镇开会出访,他的每天都被这些事情挤占得很满,分给家里的时间更少。但是对于这样一份责任,他提起来心里眼里却是实实在在的满足与欣慰。“我在这生活了很久,村民就是我的亲人,让村民过上幸福的日子就是我的梦。”

  关于这个梦,冯世明有一套很清晰的规划。“再过两三年,我们就响应国家和地方政策组织碾畔村村民搬迁到小程村,然后把伏羲河村、槐卜圪崂村、大程村和碾畔村合并建立一个小程社区,再把现在碾畔这个地方保护下来,发展旅游业,让更多的摄影家、画家有更好的题材,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关于医疗和教育,冯村长谈到,未来在小程社区,将会响应政府号召,开设幼儿园和小学,建立医疗室,解决看病难、读书难的问题。同时,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他将引入一批太阳能路灯,为村里的夜晚也增添一丝光亮。“国家对我们许多方面的发展都有政策支持,例如政府鼓励农民办农家乐,发展乾坤湾旅游业,在这方面有很大程度上的资金补贴。”而对于以上种种设想,冯世明怀揣的只是一个最简单的愿想。“外出务工的村民也不容易,只要我们把小程社区建设好了,他们一定会乐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来共同建设咱们小程社区,一起努力将乾坤湾景区打造成景色优美、设施完备、产业完善的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的优秀旅游风景、民俗风情体验区,未来的美好生活指日可待。”

  浮生若茶,甘苦一念。也许对于冯世明来说,生活的这一碗茶在他的浅斟慢酌中,甘苦已不具备其他意义,茫茫蓝天黄土之间,他一人坚定的背影,在阳光下站成了一棵大树,用满怀的深情风雨不动地守护着乾坤湾。

编辑:0

终审: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