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石声汉教授之女石定枎老师有感
石定枎(左四)向话剧主创赠送书籍
7月4日,我心目中的“大家”话剧大赛二等奖作品《心在路上》主创人员一行5人应石声汉教授之女石定枎老师邀请到她的家中做客,我们将剧本和视频带去,石老师也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关于话剧创作原型石声汉教授的生平。此刻我已想不出太华丽的语言,来极尽渲染自己的心情,只是从石定枎老师家里走出来的那一瞬间,竟有淡淡的感伤浮上心头,那个在我们的话剧里单纯青涩,因为父亲的病而伤心不已的女子,竟已斑白了白发,消磨了岁月。那种没有被我们演绎出来的气质,终在我们眼前展露开来,如莲、如火、如青春。
她只是个女儿,对于父亲,她有的不仅是尊崇,还有那种深入骨髓的爱,让我们深深为之动容。在讲述过程中,石定枎老师不止一次在我们面前红了眼眶,我看到了她压制着的情绪,她讲起父亲时眼神里透露的光芒还有她拿起关于父亲的书稿时那微微颤抖的手。石老师的声音并不大,却清晰坚定,就仿佛她曾经在心里打过千万遍腹稿一样,她在想该怎样向别人讲述他的父亲,或许根本不用讲,因为石声汉教授的伟大真正了解他的人都懂。石定枎老师是个很健谈的人,每当讲起她的父亲石声汉教授时眉宇间都有飞扬的神采,却在提及石教授的身体饱受病魔摧残时,神情里有着落寞与后悔,或许,作为一个女儿,她后悔的只是没能好好地陪着父亲,让他尽享天伦。
我的思绪在石老师讲述的声音里飘到当时我写这本剧本时的心境,本是互不相识,却因这一次的话剧结缘,我与石教授的第一次初识是在校网上。那个时候拿到创作剧本通知的我心情真的很乱,带着些许迷茫,我坐在图书馆的机房里搜集着西农各个名家教授的资料,翻了几页就看到了一则新闻,石声汉教授给英国李约瑟教授的信件曝光,那个时候的想法也是可笑,只是想着我们学校竟有如此知名的教授,不禁来了几分兴趣,在搜索条框里打入石声汉的名字,这一刻,我第一次开始走近石声汉教授的一生,在网上,我知道了 那年,石教授奋不顾身的来到西农,那年他失落的离开这个他已植根心底的大西北,那年他决然抛弃东部优越的生活又回到了西北,那年他再也没有离开却也不会离开这片土地了、还有这份梦想。
现在的剧本上还印着我写成这部剧本时的时间,三月二十日,天还微微的冷,我还在准备着专四考试,我还没有想过四个月后我会再一次坐在电脑前整理着自己那时的心情,当时的我只想着该怎样用我搜集过来的微薄资料构架这个故事,三天,挤出了中午吃饭的时间,超过十几个小时的构思创作,我写出了剧本的初稿,在屏幕上敲出心在路上这几个字时,真的很开心,可笑的我当时却告诉所有人我只是在完成任务,装出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但是心情却在自己捧着那几张手稿的的时候起了波澜,在听到初稿审核通过的时候激动了半晌,在捧着二等奖的奖牌时心中溢满了幸福。本来我以为这就是结局,这本剧本终会成为我所有文学创作中的一本,或许下一个转身,我就会忘记。
但是故事还未结局,或者说这才是最好的结局,我从未想过石声汉教授的女儿依旧在杨凌,从《杨凌时讯》上看到了我们话剧的消息并通过我们话剧的主演、辅导员张琦老师联系到了我们。此前,我也从未想过能从石声汉教授最亲的人的身边听到那些真正关于他的故事,可是这一切真的实现了,并且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觉得我的剧本里缺了些什么,以前总认为是演员的原因,直到听了石老师的讲述,我才想通了自己的剧本里缺的到底是什么,是灵魂,我的剧本就像一个制作精美的布娃娃,却唯独少了那一份灵气,少了有血有肉的经历,怎么用心演绎。现实的中的石声汉教授依旧伟大,却比我塑造出的形象生动了太多,这让我震撼许久,也让我叹息若是早点遇到石定枎老人该有多好。石定枎老师提到,石教授晚年身体已经糟糕到了极点,他甚至连做实验用的试管里的液体都吸不起来,却依旧每天都工作到晚上一两点,石老师说“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晚年的时候几乎总是在编写农史和整理古籍中度过。他一次又一次地透支自己的生命,为的只是能尽早整理好农书古籍。”那一刻,我的心在颤动,谁能懂得这句话里包含了多大的辛酸!在那个年代,他们每一份努力,都是为了中华崛起、民族兴旺!石声汉教授这一生都在为了国家富强而拼搏,却还是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时间不曾忘记这份努力,那些他想要继续编撰的农书,他想要发表的珍贵手稿,被石定伕老师在退休后一一整理并出书发表。
石老师圆了他父亲一生的梦,也告诉这个世界,爱,就是最伟大的动力,她没有学过农学,没有深入接触过古文,那些印在书上的每一个字都是她用信念写出来的,工作的时候用老花镜和放大镜一点一点的阅读编著,再用电脑一个字一个字的录入,不会排版的时候就求助博生生帮忙,她口中的两年、三年编完一本书听着那么轻松,却又让人那么心酸,76岁的高龄,本该是打打拳,散散步的年纪,却把生命的尾光献给了整理父亲的农学典籍,她一直在说,只是希望出版社能快一点,因为她怕到最后,她什么都做不了了,在她还能工作的时候,她希望父亲之前所翻译的农书古籍都能被发表,她保存不了的时候还可以把它们送给档案局,不再让父亲的心血白费。该是怎样的爱才能如此无私,又该是怎样的期盼才能支撑这一片赤纯之心,或许我太浅薄,竟写不出他们平凡而不平庸的生活中的一点点,只是这份爱,无需概述,只能用心去感受,那份女儿对父亲的敬爱,那份学子对祖国的无私大爱。
若是平凡,便不懂当年一腔热血的冲动
若是无为,便不会背井离乡只为一份追求
若是寡情,便不愿对那一片贫瘠念念不忘
若是轻念,便不足用青春韶华祭奠这一段不悔人生
编辑:0
终审: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