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师生园地

【校园展厅】我们如何将研究生思政教育与专业培养相融合

【编者按】“师生园地”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等栏目。敬请广大师生及校友关注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

当前,部分研究生培养出现“三重三轻”现象——重科研轻思政,重智育轻德育,重结果轻成长,导致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供需不匹配、方法不适应、引领不到位”等突出问题。

我校信息工程学院构建起思想政治引领、心理健康教育、精神品格锻造、生涯发展助航的“四维育人”体系,通过打造“明道·行之”讲坛、“向阳·筑梦”成长营、“同心·和鸣”导学对话坊、“智汇·躬行”实践站、“赋能·圆梦”生涯规划等五大工程,实现了思政教育与专业培养的深度融合。

思想领航,点亮“信仰灯塔”

在最近的一次活动中,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李杰以“数字中国里的青年担当”为题,结合大数据治理、智能算法应用等研究方向,以及自身科研实践,探讨了研究生如何在数字化转型中发挥专业优势,推动技术创新与社会发展,随后师生代表展开近一个小时圆桌讨论。

这个活动就是信息工程学院策划开展的“明道·行之”讲坛。

当研究生在政治素养锤炼、专业思想塑造、为人处世砥砺等关键环节亟需系统而深刻的理论滋养与实践指引,“明道·行之”讲坛因势而设——它如同一方承载思想重量的庄严锦囊,汇聚党的创新理论、科学精神要义与立德修身准则,为研究生供给源源不竭的精神钙质。

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桂玲介绍,“明道·行之”讲坛系列活动自2022年开设以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抓手,通过“支部联建”“研干学堂”“校友论坛”等子项目,实现全院研究生党团支部理论学习全覆盖,累计培训研究生骨干400余人。

心理护航,构筑“心灵港湾”

“第一次知道自己在别人眼中有这么多优点,我太开心了!”5月21日,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田世茂在参加学生骨干心理团辅后,第一时间在“向阳”小程序打卡。

这是学院创新性打造“向阳·筑梦”成长营和“同心·和鸣”导学对话坊的一个缩影。

研究生参加“向阳·筑梦”成长营之心理团辅活动00.jpg

研究生参加“向阳·筑梦”成长营之心理团辅活动

“向阳·筑梦”成长营重点关注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了基础、中间和危机三个层面的立体化支持网络,其中基础层面特别在实验室设置“情绪树洞”匿名反馈系统,实现心理问题的早发现早干预。。

“同心·和鸣”导学对话坊通过“导学互动”的文体活动和文化活动、“学术咖啡厅”的深度对话、“1+1+N”的精准帮扶机制(即1名导师+1名高年级学生+N项资源)的特色活动矩阵实现情感共鸣与学术共进的双向赋能。

近期,师生羽毛球赛、师生趣味运动会、“一封家书”朗读会等活动让导师和研究生在运动中拉近距离。导师代表唐晶磊教授说:“导师应既是知识传授者,也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只有携手共进,互为助力,才能实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科研传承。”

品格固航,夯实“价值基石”

信息学院立足学科特色系统构建了“智汇·躬行”实践站,通过“智耘未来”系列学术论坛、COAM志愿服务队、信息技术部三大载体实现专业技术能力与奉献精神的有机统一。

“智耘未来”系列学术论坛作为专业思想引领的主阵地,突破传统学术交流的局限,创新融入科学家精神培育。特别是“农业+AI”的专题讨论,在分析大量的气象、土壤和作物数据时借助AI技术,可以帮助农民做出更加科学的种植决策等现实案例,引导学生提高专业技术自豪感和使命感。论坛每年举办8期,累计覆盖1000余人次,使研究生在掌握前沿动态的同时,深刻理解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COAM志愿服务队则是践行奉献精神的实践平台。这支由博士生党员牵头、覆盖本硕博各年级的50人团队,构建了“三级服务网络”:在校内“一站式”学生社区设立“智慧校园”服务站,为师生提供设备维护、软件指导等日常支持;在校外社区开展“银龄数字课堂”和“儿童编程小课堂”,累计培训老年人智能设备使用、儿童编程入门超500人次;面向乡村振兴重点县,通过暑期社会实践,为6个乡镇搭建信息化平台,真正实现“用专业所长解民生所需”。

信息技术部作为专业特色的学生团队,新增为学院研究生会的常设部门,是将奉献精神转化为制度化的实践。该部门由一批对软件系统开发兴趣浓厚且技术较强的学生组成,现已完成校内学情分析诊断系统和辅导员素质能力大练兵基础理论知识部分的测试系统开发、学院AI辅导员智能体创建、研究生活动打卡小程序等项目,均收获良好反馈,校外项目也正在部署推进中。

生涯导航,启动“成长引擎”

学院立足学科特色和行业发展趋势,构建了“赋能·圆梦”生涯规划工程,通过“行业需求—精准服务—成长反馈”三维联动机制,助力研究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我想用自身微薄的专业知识,为宁夏公安的信息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来自江苏徐州的2024届硕士毕业生卓顺顺,在毕业季陆续拿到了事业单位、专科教师、银行、电网、国企等offer,但最终还是满怀一腔热血,选择支援建设大西北,成为了宁夏公安厅第一批选调生,成为石嘴山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分局河滨交警大队的一名民警。

近三年来,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群体的就业质量与职业满意度呈现同步提升态势,两项核心指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像卓顺顺这样主动到西部地区就业的研究生比例达百分之六十以上。用人单位回访显示,学院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奉献精神强”三项指标满意度均超过95%,其中“留得住、干得好、能带头”成为西部地区用人单位的高频评价。

学院党委书记王西军表示:“我们把高质量就业作为检验‘四维育人’成效的终极标尺,用数据说话、用口碑印证,让每一名研究生既有仰望星空的专业抱负,又有脚踏西部大地的家国情怀,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成果应用在人民需要中。”

1_副本.jpg

研究生参加“向阳·筑梦”成长营之心理团辅活动

  • 作者简介:杨若兰,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

    王淑珍,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

    编发:朱宸宇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