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师生园地”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等栏目。敬请广大师生及校友关注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
《扎根》是我校原创的大型校史舞台剧,展示着我校一代代人“扎根杨凌、胸怀社稷”的伟大情怀。整个舞台剧分为多幕,完整展现了自建校以来西农人扎根杨凌的生动故事,有悲壮、有奋斗、有忘我、有成长......跨越时间的长河,过去的西农透过舞台向我们挥手。
“以农业充实民生与国防”。轻唱校歌,返回抗战时期,西农建校不久,战火却已无情地在祖国大地上肆虐。西农学子多立志,投军报国争踊跃,在那个年代,不少学子就如校歌所唱的那样,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充实着国防......三号楼上的弹孔虽不能说话,但见证了当年多少学子将爱国融入血脉,红色始终飘扬在三号楼前。
战争往往会带来名为饥荒的恶魔,进入下一幕,麦浪涛涛,随风舞动,一派生机盎然之景。然而这种景象离不开那个成长于战火中的赵洪璋院士。舞台上,赵洪璋出生于河南的农村,为了让大家吃上饱饭立志学农。但当他学成归乡,看到的却是被战火后家乡的荒芜,无数的生命被饥荒夺去,所以他把生命扑在了小麦上,最终“一个小麦品种拯救了大半个中国”,这才有了此幕开头麦浪涛涛的景象。
时光流转,暮色变换,一条河流穿山而过,奔腾在中原大地上,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了勤劳的人民,却有时也显现出身为家长的威严,困扰着两岸人民。朱显谟院士漫步黄河边,愁云满簇,黄河呀黄河,你发怒起来伤了多少的人啊!黄河化作人形,与朱院士对话,谈话渐渐由哀叹到无奈,再由到重新竖起了信心。黄河扎根于中华,中华民族又扎根于黄河,不忘根不忘本,朱院士重新燃起治理黄河的信心,他扎根于黄河两岸,为祖国的母亲河奉献了青春。
画面一转,壮阔的场景远去于幕布后,台前明亮的灯光凝聚于小小的房间,沙发上一位老者在整理资料,背后黑板上画着的是幅昆虫的写生。突然闯进画面的,是周尧教授的女儿,她不停地追问教授今天是什么日子,然而一心扎在研究上的周尧教授只知道今天是周六,是学生们放假的日子,却忘了那天是他的生日。在他眼里,多研究一点,让农民的日子好过一点,比自己的生日更重要,这种忘我的精神不是周尧教授教授独有,而是传承于每个扎根此处的西农人。改革开放带来了新的机遇,实验室里三个人正在做着实验,当有人问起以他们的技术为何不去外面闯荡一番,他们却回答更愿意扎根在这里,为农业奉献自己……
岁月的史书不会停笔,大屏幕上画面流转,学校合并成立,校徽随着欢快的腰鼓渐渐浮现出来,西农迈入了新世纪的大门。窗明几净,青年朝气,实验室设备陈列有序……南柯一梦,舞台上重现了建校就扎根此处的学生与今日求学的学子,古今对话西农精神的传承得以清晰地展现,前人的奋斗最终有了我们西农90年之风采。屏幕上镜头升起,俯瞰今日之校园,三号楼依旧,青年人澎湃,蓝天下西农蒸蒸日上;忆昔昔日之前辈,东南窑忙碌,奋斗者不倦,红旗下西农成就斐然。
《扎根》演的是西农人的奋斗史,看得见扎根杨凌、一心研究的忘我,听得见胸怀社稷、不懈奋斗的誓言。扎根祖国,便是以爱国为本,扎根三农,便是以农业为本,扎根西农,便是以胸怀社稷为本。舞台上凝聚着西农精神的,便是《扎根》
作者简介:张彦杰,园艺学院设施专业23级本科生
编发:杨修鑫
编辑:杨璞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