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师生园地

【西农故事我来讲】毕业生申小凡:我与母校同青春

    【编者按】“师生园地”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等栏目。敬请广大师生及校友关注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


我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2022届本科毕业生申小凡,非常荣幸能够代表学校2022届本科毕业生在这个充满幸福的时刻向我们深爱的母校、老师和同学们告别。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们在母校度过了人生最为美好、难忘的时光。站在这里,不禁回想起四年前,我怀揣着对农业的赤诚之心与对农科圣地的向往之情,选择加入西农这个大家庭;四年后的今天,我与西农的情缘还将延续,我选择加入由邵明安院士担任学科带头人的“土壤物理与水文生态”课题组,学习和传承邵院士为绿水青山奋斗一生的科学家精神,真正做到“学之为民,用之为民,惠之为民”。

四年时光,我们有幸和西农同青春、共成长。我们见证了张涌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校植物保护、畜牧学两个学科成为“一流”学科,25个专业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我们品味了独一无二的科研成果,黑大穗馒头、彩色马铃薯锅巴、瑞阳瑞雪苹果、追梦人葡萄酒,每一次的品味都让西农成为了“别人家的大学”。在青春的见证中,在岁月的品味里,学校像母亲一样培育我们成长,我们也在时间的催化下变得睿智、笃定、自信和成熟,我更加理解了“诚朴勇毅”校训背后的含义。


申小凡在毕业典礼上发言.jpg

申小凡在毕业典礼上发言

诚,赤子之心,至诚之道。上世纪三十年代,大旱席卷关中地区,一批有识之士呼吁兴农兴学、开发西北。一代代精神的传承与接力棒的传递,西农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三农”情怀深厚的优秀学子,他们在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平凡岗位上挺身而出、赤诚奉献。

朴,朴实无华,俭以养德。1959年,“毕生为河清”的朱显谟院士毅然从条件优越的南京举家来到小镇杨凌,将一生奉献给了挚爱的水土保持研究。作为资环学子,我们要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建设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中国而努力奋斗。

勇,勇往直前,无所畏惧。2020年4月,校友周磊完成珠峰登顶,在人类攀登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征服珠峰绝非易事,需要通过仅为一脚宽的冰桥,攀爬近乎垂直的陡崖。我们要从他们身上汲取面对挑战迎难而上的勇气、永不止步的志气,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奋勇前行。

毅,艰苦奋斗,持之以恒。不论是戍守西藏的“四有”优秀士兵吴万里,还是“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锅巴镇长杜好田,在祖国的辽阔边疆、广阔基层,处处都有“靠得住”“留得下”“用得上”的西农学子,他们是“三农”领域不可多得的“一懂两爱”优秀人才。


申小凡荣获道德之星.jpg

申小凡荣获道德之星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说:“今天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点上,我们比历史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我们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以青春之力、昂扬之貌,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

此刻,请同学们接受我的提议,让我们全体起立并庄严地举起右拳,留下我们最美好的青春誓言。

牢记使命担当,不负伟大时代;

践行诚朴勇毅,弘扬西农精神;

让青春之花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让明日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限荣光!

同学们,在将要离开的日子里,跟陪伴帮助过我们的人说声再见吧,和守护我们的宿管阿姨与核酸检测的志愿者说声再见;和细心教导的任课老师以及辅导员、班主任说声再见;我们从五湖四海来,到天涯海北去,此刻的分别不是为了渐行渐远,在未来我们终要重逢。

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要秉持“知农爱农”的初心,牢记“强农兴农”的使命,发扬“扎根杨凌、胸怀社稷;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西农精神,勇毅前行,不懈奋斗,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的期待、民族的重托。希望我们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编发:任冠鹤

编辑:罗一诺

终审:靳军